海东日报讯(记者 贾丽娜)今年以来,海东市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下足功夫,高度重视服务的覆盖面与受众范围,对市场主体推行“三优”政策——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法律服务在数量与效果上同步提升,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海东市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促进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加速融合,实现“一体化”管理、“窗口化”办事和“一站式”服务。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持续优化“12348”海东法网,整合App、智慧终端等多个服务端口,实现网上查询、咨询、预约、受理、审核、投诉等功能。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的多种途径,加强人工智能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在“法治海东”微信公众平台的“AI智能咨询”应用中全面接入DeepSeek,为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增添强大动力,为市场主体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法律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今年上半年,海东市办理司法鉴定案件301件、公证事项929件,律师处理各类案件1211件,其中,刑事案件49件、民事案件775件、行政案件22件、法律援助案件365件。
为发挥公证职能优势,优化公证法律服务供给,海东市为涉企事务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接待、受理和出证,提供“零等待、零距离”的贴心公证服务。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将公证所需材料及注意事项全部告知,力争当场完成公证,提高办证质量与效率,让企业尽可能“少跑腿”。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落实缩短办证期限、拓展“一证一次办”、推进“一事一站办”等多项减证利企便民措施,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出证。
海东市全面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聚焦市场主体的需求,实施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引导律师主动承担责任,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以“法治体检”、法律进企业等专项活动为依托,搭建律企协作平台,发挥律师团队的专业优势。通过“面对面”了解企业需求、“点对点”提供精准服务,为企业“把脉问诊”并给出“法治良方”,帮助企业化解法律风险、解决法律问题、维护合法权益,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海东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免费代写法律文书530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00件,直接为群众减轻经济负担343.1万元。办理涉及妇女法律援助案件40件,涉及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76件,涉及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4件,涉及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14件,涉及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27件。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海东市司法局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明确7名调解员,参与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