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讯(记者 邓成财)自江苏省无锡市和海东市确定对口帮扶关系以来,无锡市5区分别与我市6县区建立卫生健康帮扶协作关系,9家医疗机构与我市10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分别建立“一对一”结对共建关系,结成跨省医联体5个,无锡市属三甲医院“1+8组团式”帮扶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两地卫生帮扶协作工作实现了从“精准帮扶”到“组团式帮扶”、从“输血”到“造血”、从“单向支援”到“合作共赢”的转变。
无锡市各支援医院结合海东市各县区医疗发展实际,充分利用派驻专家资源优势,倾力帮助全市各级医院打造重点专科,积极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以优势学科带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成立国家级和省级名医工作室23个、累计成立(加入)省市县专科联盟35个,打造重点专科96个,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骨科),建成四类“五大中心”56个,6所市县级医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互助县人民医院通过标准版认证),2所市级医院检验科均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5所医院启动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通过帮扶协作,全市累计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75项,申报国家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61项,医学科研实现“零突破”并立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6项,圆满承办了海东首个国家级学术年会,不断促进科教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无锡市为海东市各县区每年支持资金50万元,用于人员互访、交流学习和专家派驻。在市第二人民医院设立高质量发展科技奖励基金和成“桢”人才发展基金,助力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全面启动实施临床科研“河湟医学人才”和“青年医师”培养计划,无锡市已累计派驻310余名专家,到海东市各受援医院开展学科建设、业务指导、手术示教等帮扶工作;760名医务人员赴无锡市进修学习、随岗培训和挂职锻炼。截至目前,已有23名青年骨干与援青专家签订了“无锡市援青专家师徒结对子”,2家市级医院均实现省级名医工作室“零突破”,全市已累计培育“高原基层名医”9名、传承人35名,为培养一支“带不走、技术硬”的医师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利用无锡市远程信息平台,海东市6所县区级公立医院与无锡市5所医院分别建立了跨省远程会诊信息平台,市第二人民医院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建立了“影像和病理远程诊断中心”、与无锡市人民医院创新开展锡青同心连线讲座,累计开展跨省远程会诊1200余例,以云端连线的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无锡市优质医疗资源的远程共享。创新建立无锡市专家市域内统筹使用机制,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开设援青门诊,并推行“病人不动专家动”工作模式,实现了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无锡市优质诊疗服务和医疗资源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