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市市场监管局】守护百姓安全畅通消费

——3·15消费者权益日专访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泰业
来源:    时间:2021年03月16日    

海东日报记者 陶成君 通讯员 苏忠山报道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今年的消费维权年主题是“守护安全畅通消费”。今年的消费年主题有什么深刻涵义,下一步海东市将如何加强消费供给监管、优化消费环境、做好消费维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泰业。

●推动消费在安全轨道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今年中消协确定的消费维权年主题是什么?选择这个年主题的意义是什么?

李泰业:今年1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21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守护安全畅通消费”。按照中消协公布的“守护安全畅通消费”年主题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是依法履职,筑牢消费市场健康发展基础。安全权是消费者受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是法律赋予消协组织的神圣职责。消协组织要认真履行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充分发挥消费维权社会平台作用,凝聚全社会力量,营造安全便利消费环境,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

二是找准痛点,满足消费升级安全新需求。伴随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消费升级持续加速,不断涌现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消费便利度的同时,也暴露出安全保障不足的消费风险。加强监督规制,促进各类消费业态、模式规范发展,切实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个人信息安全,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也是新形势下消协组织加强消费者保护的着力点。

三是打通堵点,畅通消费助力经济循环。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促进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要保障。消协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将守护安全作为畅通消费的重要基础,将畅通消费作为守护安全的价值追求,促进行业自律、企业诚信,打通关键堵点,保障消费畅通,推动消费在安全轨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更高水平经济循环提供强劲动力。

●扎实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

记者:去年以来,海东市市场监管系统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新冠感染疫情防控艰巨任务,立足“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围绕消费维权、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优化市场竞争秩序等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泰业:2020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新冠感染疫情防控艰巨任务,主动担当作为,奋力攻坚克难,在严峻考验中推动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在强化疫情防控方面,扎实开展野生动物及活禽交易排查工作,关停145家活禽交易场所,创新制定《海东市冷链食品经营行为十项准则》,扎实开展进口肉制品清查工作,全市封存处置证明不全肉制品0.55万公斤。核查处置生活必需品、防护用品价格上涨等消费者投诉259起。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稳定有序。启动市场监管部门、食品药品经营单位保供联动机制,加强对防疫用品以及米面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和储备,确保生活必需品和药品不脱销、不断档。

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用心用力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把畅通市场准入作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首要环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截至去年底,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4445户,总量达101843户,突破10万户大关。同时,为33家企业完成融资0.6亿元,发放0.19亿元信用贷款。通过不断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主线、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持续营造了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在强化“四大安全”监管方面,坚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工作理念,紧盯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关乎群众的重点领域,加强监督执法,确保“四大安全”持续保持稳定向好的态势。加快推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纳入“安康河湟”监管平台,实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智慧化。全市6737家餐饮单位、1.2万余户食品经营户、363家食品生产主体量化分级,风险分级管理达到100%,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得到强力推进。“阳光厨房”餐饮服务单位达6162户,占餐饮单位总数的91.46%,其中428所学校食堂“阳光厨房”已实现100%全覆盖,“明厨亮灶”工程加快推进,学校食品安全得到强力保障。

与此同时,紧扣“两品一械”流通使用环节,检查各类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1988家(次),对40家违法违规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立案查处,罚款15.1万元。结合市场监管系统扫黑除恶“六清行动”重点任务,对全市范围内旅游景区、气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单位、起重机械、天然气经营单位进行了全面的隐患排查整治,检查521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2615台特种设备,查出安全隐患247处,坚决杜绝了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发生,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围绕建材、食品相关产品等重点工业产品,加大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力度,抽查134家企业,产品合格率97%,高于同期水平3个百分点,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以及重大责任事故的底线。

●全力夯实基础深入推进“质量强市”

记者:近年来,海东市市监部门坚持把质量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全市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等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大质量格局进一步完善、质量基础逐步夯实、品牌建设成效凸显、质量水平稳步提升。在这些方面海东市市监部门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李泰业:海东市市监局强化全民质量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市委相关全会精神,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连续四年蝉联政府质量工作A类单位,保持全省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同时,深入分析研究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状况,发布《海东市2019年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扎实开展以“百个产业集聚区、百种重点产品和服务”为主题的质量技术服务活动,150位企业管理负责人通过首席质量官考核,推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落实;开展“服务零距离、质量零缺陷”质量提升行动,解决企业生产工艺、技术方面85个难题,从源头夯实质量提升的基础,推动了质量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我市还通过积极打造区域产业“金招牌”,培育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荣获第四届“青海省质量奖”,3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质量守住A级企业,实现省质量奖创建工作的新突破。围绕“青稞酒、牛肉面、特色食品”等行业开展名牌创建和培育,目前我市有效注册商标5699件,中国驰名商标9件、青海省著名商标39件。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切实加大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围绕“质量放心、服务放心、价格放心、环境放心、维权放心”主题,大力推进12315“绿色通道”建设工作,全年快速调处各类投诉举报1039件,解决率达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480万元。同时,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全面履行监管职责,结合市场监管系统扫黑除恶“六清行动”重点任务,以“零容忍”的决心,整治市场监管领域乱象,全系统查办各类违法犯罪案件486起,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的4起,收缴罚没款311.62万元, 案值208.45万元。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树立了市场监管执法权威。

●以人民为中心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者:“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今年全市市监系统将如何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李泰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海东市场监管工作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我们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以“强监管、优服务、提质量、防风险、保安全”为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市场体系为主线,在创新市场监管机制、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严守“四大安全”底线、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市场竞争秩序等方面持续用力,走出适合海东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全市市场监管工作实现新突破。

今年,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强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四大安全”监管、强化质量强市战略、强化信用监管模式、强化市场监管效能、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六个方面工作,全力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通过强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营造更优营商环境。用心用力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把畅通市场准入作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首要环节,推动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创新发展。通过强化“四大安全”监管,着力巩固稳中向好基础,全面、准确、高效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场监管局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安全“标线”、牢守安全“底线”,确保人民群众“生活上的安全”和“舌尖上的安全”。通过强化质量强市战略,着力推动质量创新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推进标准、质量、计量、认证认可、品牌“多位一体”联动提升,引导市场主体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通过强化信用监管模式,着力构建长效治本机制。加强政策引领,向规范化要效率,向法治化要标准,不断提升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现代监管的质量和权威。通过强化市场监管效能,着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为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着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以党史学习教育和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突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宗旨,牢牢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按照“顺排工序、倒排工期”的思路,积极有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同时,认真梳理廉政风险点,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一刻不停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