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减税降费决策部署和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的要求,海东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加强涉企收费治理的重要性,通过落实企业减费政策,加强涉企收费监管,强化收费事项公开、畅通投诉渠道、开展转供电专项整治工作,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工作,为减轻企业负担,使“六稳”“六保”落到实处。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精准施策,加强政策引导。为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助力企业稳妥有序复工复产复销,出台了《海东市“保市场主体”16条工作措施》,重点突出“提高审批时效、放宽准入门槛、审慎包容监管、鼓励减租降费、优化服务举措”五项抓手,形成了“1+3+N”政策模式,进一步控制了用工成本、减轻了税费成本、降低了融资成本和物流成本,为企业发展排除了后顾之忧。二是加强涉企收费监管。集中力量整治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交通物流、水电暖气等重点领域的不合理收费,着力推动各项降费政策落到实处,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通电、堵点问题,保障市场主体轻装前行。通过对各县区涉企收费检查,无超标准收费现象,民政部门登记的各协会、民间非公组织均无涉企收费现象。三是强化收费事项公开。切实做到涉企收费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让企业明明白白缴费。要求各县区落实好转供电环节价格政策、终端用户电费计算方式和结果等信息公开公示,落实好水、电、天然气和物业管理费的明码标价政策,提高价格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四是畅通投诉渠道。充分发挥12315平台作用,方便企业和社会公众对身边的收费问题进行政策咨询或投诉举报,按照有举报必查的要求,举报一起,查处一起,坚决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五是开展转供电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制定转供电环节电价检查实施方案、召开全市转供电加价专项检查安排部署会和价格提醒告诫会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加强政策宣传、逐户进行现场核验转供电主体及终端用户。共核查转供电主体304户,发现涉嫌违规加价的转供电主体83家,清退违规收取电价共计172万元,有效处置青海电力95598移送转供电加价投诉16件。六是深入开展水、气、电价格检查。要求各县区在收取水费时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水价收取非居民用水标准向各类院校、养老服务机构收取水费,没有发现违规收取和加价销售水费的行为。各县区燃气企业非居民用气价格和CNG加气站销售价格均按《海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天然气销售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东发改价格〔2020〕424号)文件执行,不存在加价销售的情况发生。各县区供电公司电价自2020年2月1日起按发改价格〔2020〕258号规定,对用户缴费按总电费的95%给予优惠。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执法人员专业知识匮乏。由于涉企收费项目杂、收费不透明、隐形收费多,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执法人员专业知识匮乏,对转供电主体电费损耗计算方法、电力价格违法行为如何查办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工作难度。二是价格执法人员严重不足。由于在价格执法工作职能划转时,市县区均未从发改部门划转价格执法人员,全市价格执法人员严重不足,价格执法检查工作无法快速全面完成。三是部门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涉企收费涉及发改、住建、城管、商务、工信、电力等多部门,需要强化多部门联动,进行全面的工作协调,才能确保涉企收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三、相关建议
一是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因地制宜出台惠企政策,降低企业生产要素价格,减轻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为企业解难帮困。二是建议省上相关部门对不符合实际情况和严重滞后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开展研究,决定是否保留或调整。加强对收费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定期开展对涉企收费项目的全面清查,提高收费的透明度,增强收费政策的时效性。三是建议省上相关部门加强对执法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专业水平,确保治理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