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海东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支部书记 保国成
记者:今年是“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党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请您结合市工信局的日常工作谈一谈党支部的建设情况。
保国成:今年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支部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要求,深入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干部职工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推动海东工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创新型地打造出了“科室业务大宣讲”党建工作亮点,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有效提高了广大党员的综合素质。扎实开展组织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党支部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完善支部班子,配备专兼职党务干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稳定增长动力,推动总量稳步提升。“十三五”时期,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6%;工业投资累计完成433亿元,培育规上企业64家。一批新材料、信息产业、特色轻工类等重点项目相继投产,为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记者: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工信局是如何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的?
保国成:今年,市工信局紧密结合工信领域实际,定期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任务清单20条,现已完成18条,并深入全市各重点企业开展精准调控和调研工作,通过送服务上门、政银企对接等形式,努力优化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加大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带动企业向“高精新特优”的高质量方向发展,有效解决了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确保了企业稳定运行、提质增效。
记者:坚持党建引领才能筑牢发展基础。请您介绍一下市工信局“十四五”期间的工作思路?
保国成:“十四五”期间,市工信局将围绕四大传统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和四大特色产业,重点打造“6+N”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6”指的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特色轻工、高原特色生物六大重点产业。“N”指的是现代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生活性配套服务业。市工信局将以“高质化、绿色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依托现有区域产业发展基础和特色优势,培育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打造七大特色产业基地,努力构建六县区和河湟新区各具特色的绿色工业产业新格局,推动园区向“三绿”园区(绿色园区、绿色厂区、绿色产品)方向发展。
同时,依托我市农业资源、产业基础和高原绿色、富硒等品牌优势,加快轻工业、拉面经济、青绣产业发展,逐步成为我省重要的食品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依托现有的光电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建材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下游精深加工产业,打造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基础电子信息产业、绿色建材和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并将持续优化既有区域优势产业,加速金属冶炼、建筑材料、水力发电、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升级,优化产品结构,焕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结合海东市资源、科研、市场、基础配套等产业要素,加快做大做强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信息产业、食品医药等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五个新海东”建设贡献工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