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要闻
【乐都区】高店镇:守得“蒜香”见民富
来源:    时间:2022年01月07日    

海东日报实习记者 郝志臻

高店镇位于海东市乐都区西部,地处湟水谷地,境内有民小一级公路、109国道、兰西高速公路、兰青铁路通过,交通便利,多年来,这里以特色紫皮富硒大蒜闻名全省。

近日,记者来到高店镇大峡村,大峡村村民王永久告诉记者,去年他家收获的大蒜除了留存的蒜种外,其余已经全部销售一空。“今年我打算承包邻居的土地,扩大种植规模。”王永久说,去年他家里种植了6亩紫皮大蒜,平均每亩收入1.3万元,平时自己与妻子还可以在平安区务工,收入也不错。

记者了解到,过去高店镇群众主要以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为生,大蒜的种植呈星状分布,没有形成规模。近年来,在高店镇人民政府的带领下,高店镇充分发挥当地富饶的土壤优势,引进新蒜品种,邀请种植专家深入村里讲解种植知识技巧,大力发展特色蒜种植产业,全力打造海东“大蒜之乡”金名片。2021年,高店镇农民经济收入人均1.71万元,完成大蒜覆膜项目4235亩,复种蔬菜面积765亩,对1863户农民的4850亩耕地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8.5万元。目前,紫皮大蒜已成为高店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们这里的大蒜按照种植时间,分为春蒜和冬蒜两种,这会冬蒜已经栽种完成了,春蒜一般在每年3月份开始种植。”大峡村党支部书记石正福告诉记者,每年7月中旬,就进入了全村“挖蒜季”,在附近务工的村民都会回来一起收蒜,村民们三五成群坐在地头上,为这些鼓囊囊的大蒜编上整齐的“辫子”。

王伟久是高店镇东门村人,前些年他一直依靠养殖致富,近年来,为了整治村容村貌,王伟久的十几万只鸡搬迁到了远离村镇的“新家”,原本的养殖基地一下子空了出来。这么一大块空地,做些什么好呢?王伟久的目光投向了马路上一辆辆满载大蒜的运载车。在政府的支持下,他自筹资金900万,建造大蒜储藏室、初加工生产基地,目前外部修建已经完工。

“大蒜新收获时每斤2.5元左右,到年底能够增涨至4.5元左右,但是村民们的家里储存空间有限,无法大规模存放,这个储存基地建成后,能够将村上的大蒜、白菜等大规模储存,并加工成糖蒜、辣白菜等产品,售往各地。”王永久说。

过去,高店镇的紫皮大蒜多数都以原料形式卖出,产品附加值低且因为不易长时间保存而产生很多浪费。为进一步提高富硒紫皮大蒜的附加值,去年,高店镇投资1910.7万元实施了紫皮大蒜产业强镇项目,计划建成紫皮大蒜良种标准化扩繁基地200亩、乐都紫皮大蒜交易市场1处、紫皮大蒜初加工示范点1个,并进行乐都紫皮大蒜品牌推广建设。截至目前,企业自筹部分已开工建设完成80%。

高店镇党委书记张金泽告诉记者,大蒜种植过程中需要按照生长阶段进行灌溉,才能确保蒜产量,以前镇上的灌溉主要靠平安区供水,镇上无法自主决定放水时间,遇到需要提前或延后灌溉时,镇上农民需求无法满足,这为村民的日常生产带来了一些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店镇投资300万元新修水利灌溉项目。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正在等待验收,2022年可以投入使用,能够满足全镇3000亩耕地的灌溉需求。

今年,高店镇将继续做大做强紫皮大蒜产业,继续依托1000万紫皮大蒜产业项目,辐射周边带动其他行政村加强紫皮大蒜种植产业,鼓励群众以大户承包、专业合作等方式,在现有的4000亩的基础上,再扩大1000亩的大蒜种植面积。同时,还将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创建大蒜深加工企业,提高大蒜的产品附加值,鼓励并扶持合作社,以电商、微商的形式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富硒大蒜品牌宣传和推介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