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要闻
【乐都区】青绣产业园建村头村民致富有奔头
来源:    时间:2022年02月11日    

海东日报记者 李玉娇 通讯员 王艳艳

冬日清晨,海东市乐都区达拉土族乡白草台村庄稼地里的薄雾还未散去,太阳已然升起。走进白草台村“乐都·南凉青绣产业园”,缝纫机踏板声此起彼伏,绣娘们在缝纫机前裁剪、缝制,一派忙碌生产的景象。

李梅兰是其中的一位绣娘,几年前,她还是个靠四处打零工贴补家用的妇女。“这个产业园就是好!以前在山区,受地理条件制约,无处务工,有劲没地方使。自从搬迁下来,我们不出村就能打工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实在是帮了我的大忙了!”李梅兰一边忙着手头的活一边说。

这些年,白草台村作为乐都区易地搬迁安置点的一个样板,坚持把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利用白草台村土族文化优势,抢抓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50万元项目资金,通过“党建+企业+农户”的方式,建成占地950平方米的“乐都·南凉青绣产业园”,建立健全“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的帮扶机制,吸纳村内及周边劳动力,通过现场实训、上门服务、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先后开展培训6期,形成“岗前培训+固定就业/灵活就业”的工作机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目前,全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6万元,人均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2000元提高到如今的2.1万元。

和李梅兰一样在产业园务工的还有村民李金花,一年前她还是一名家庭主妇,来到产业园后凭借着娴熟的缝纫技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每月都能挣到2000元左右的工资,既能照顾家又能赚到钱,李金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青绣作为我们青海的新名片,我们一定要不断创新,做出特色,让‘南凉’青绣成为展示乐都乡村振兴和特色文化产业的窗口,让我们村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白草台村党支部书记李万山说道。

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同时,白草台村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开展“一强二抓三建四引五提”党建工作法,以“建强基层组织、推动乡村振兴、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四项职责为抓手,通过修建村史馆、组建文艺活动队、改善人居环境,让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白草台村产业延伸越来越广、村民干劲越来越足。从“山头”到“城头”,从“业弱”到“业兴”,白草台村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治理格局逐步形成,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