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要闻
【乐都区】蒲台乡让撂荒地变身“土地银行”
来源:    时间:2022年05月07日    

海东日报记者 胡生敏 通讯员 张瑶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也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切实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积极探索,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1273.65亩土地旧貌换新颜。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今年以来,蒲台乡党委保持政策“硬度”,围绕如何“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让农民愿意将资金投进“土地银行”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今年我们的目标任务是对一半撂荒地及‘非粮化’进行整治,第二年整治剩余的30%,第三年全部完成,但是像赵家庄撂荒地面积少的村,今年就要全部整治完成。”乡党委书记贺连昌在今年召开的撂荒地及“非粮化”整治推进会上说。

4月以来的蒲台乡,田间地头人头攒动、机器轰鸣,随处都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有的忙着开旋耕机犁地,有的忙着铺地膜,有的忙着播种,好一幅热闹的景象。

自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蒲台乡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全部深入农户院落、田间地头摸底核实撂荒面积,一户一户地查,一块一块地落实,确保数据实、底数清。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分类指导、技术培训、政策落实,积极盘活农村撂荒地,稳住农业生产“基本盘”。

“我们村上的撂荒地比较多,但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还是很有信心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村上好几块地里的苗子村民都已经自己联系好老板了,就等着挖走以后要种田呢!”雷盛家村党支部书记盛廷来满眼笑意地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而土地则是发展农业产业的第一要素。该如何因地制宜,有效利用撂荒地资源,让土地发挥价值,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蒲台乡圈窝村开始积极探索。

圈窝村,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于2019年实现脱贫,地处山区,无先进灌溉系统,存在“看天吃饭”的情况。因农作物收成保障能力不足,2021年该村实施了新一轮易地搬迁项目,村内撂荒地较多,约有100余亩。

作为圈窝村联点帮扶单位的交通银行青海省分行今年向圈窝村捐赠28万元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今年村里拟实施种植产业项目,以村集体为主体,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产业,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等抗旱能力强的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

“今年我们计划种植75亩马铃薯,75亩玉米,并优先复耕撂荒地,将村民的土地承包流转起来,购买一批机器设备,这样村民担心的问题解决了,钱袋子也能鼓起来。”圈窝村“第一书记”刘培刚说。

深挖土地资源,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如今的“致富田”,撂荒地整治激活了蒲台乡土地开发利用的一池春水,越来越多的村民愿意将资金存进“土地银行”里,让撂荒地“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