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要闻
【民和县】让河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来源:    时间:2022年08月04日    

海东日报讯(记者 金显花 通讯员 凌鑫田)近年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传承保护、品牌打造、队伍培育为抓手,深入挖掘河湟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河湟文化走廊建设,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河湟文化品牌活动,推动河湟文化在民和发扬光大,绽放时代光彩。

为加强传承保护,民和县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共梳理全县非遗代表项目229项。编辑完成民和县非遗系列丛书——《民和非遗》,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完成了数字化录制,实现了计算机共享查阅;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县级“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基本服务功能,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县、乡、村三级传承发展河湟文化的主阵地基本建成;2019年注册了“河湟文化艺术节”商标,提升了民和在传承和发扬河湟文化中的影响力。通过举办纳顿艺术研究会、七里寺花儿会等,有力促进了三川地区纳顿保护传承,培育和稳定了一批地方花儿爱好观众,进一步夯实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基础。

在品牌打造方面,民和县连续定期举办了18届三川土族纳顿艺术节。依托国家级非遗项目“六月六”七里寺花儿会,举办“民和情·夏秋韵”花儿系列演唱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与红古区签订《川海同城化文体旅游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共同举办了 “河湟之旅”半程马拉松赛事、春节联欢晚会等活动,推进两地文化进一步交流交融;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引导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参与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先后举办了非遗展演、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与此同时,民和县注重培育文化队伍,打造“百姓大舞台”,为城乡群众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全县现有民间艺术团体16支,从艺人员1500余人,各类民间艺术团体年均演出200余场次;组建传承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组建了一支258名非遗传承代表组成的队伍。做强做优青绣产业,共培养绣娘800余位,青绣工坊34家,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惠民服务有机融合起来,成功打造了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永录民俗博物馆、纳顿艺术节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重点工程和文化品牌,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了以文化人、文旅相融的良好局面,让河湟文化绽放时代光彩,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民和—红古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