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要闻
【化隆县】黄河岸边村美民富产业兴
来源:    时间:2022年11月28日    


海东日报记者 李永兰 通讯员 马小芬 李玉峰 摄影报道

鱼潜网底,鸭浮水面,花草相间,一步一景……走进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水车村,整齐有序的小瓦房,干净宽敞的水泥路,丰富生动的文化墙,波光粼粼的碧水映照着朦胧的远山,让人宛若置身画中。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黄河岸边的水车村,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以生态发展为笔,用乡村产业为墨,绘出了一幅村美民富的“江南水墨画”。

“河区”变“景区”

“路好走了,自来水通了,路灯亮起来了,活动场所建起来了,村里还种上了桃树、李子树,我们村能有现在的变化,以前想都不敢想哩……”水车村的老百姓纷纷这样感叹。

近年来,化隆县充分挖掘水车村的环境特色和区位优势,始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改善民生、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实,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抓党建、强产业、兴旅游,依托黄河沿岸丰富的旅游资源,在“五个新海东”建设中全力推进“四地”建设,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实现了“河区”变“景区”的蝶变。

如今,水车村生态环境美起来了、百姓生活富起来了,逐步呈现出产业多元发展、乡村旅游特色鲜明、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画面。

今年82岁的老支书李顺林深知交通的重要性,也欣慰现在条条大路都能通到家门口。“以前河边到处是沙砾,垃圾成堆,车也乱停乱放,就像一片戈壁滩。如今这里栽上了树,风景好了,来的游客也多了。”看着黄河岸边发生的变化,李顺林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随时都能出入县城,盛夏时节又能接待很多从外地来的游客,靠着卖自家种的蔬菜、河里养的虹鳟鱼,吃穿早已不愁了,但他仍然守在村里不愿离开,除了眷恋黄河水一样连绵不绝的乡愁,就是想亲眼看到脚下这片土地借着国家的发展大势走向振兴。

“我在这里待了一辈子,亲身感受到了村里的发展变化,以前村里破旧得很,没什么地方可以去。经过这几年的建设,环境变好了,闲暇时间我们可以到广场里下下棋,娃娃们也有玩耍的地方,大家的心情自然顺畅了。”李顺林说道。

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通过省级乡村振兴旅游试点村建设,水车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示范点,融合全乡资源,依托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乡村农家乐等打造了集吃住和休闲娱乐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辐射带动了全村的发展。

“生态”变“财宝”

初冬时节,走进水车村,绿油油的田地里冬小麦长势正好,蔬菜大棚里生机盎然,老百姓们忙得不亦乐乎。这一切,皆因水车村南临黄河、西毗公伯峡水电站、水资源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得益于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和引领。

“靠水吃水”不是向大自然直接索取,而是在保护生态中获得经济效益。在这一点上,水车村的养殖户们显然已经尝到了甜头。

“以前只是觉得住在黄河边很舒坦,现在我们学会了养殖,水里的鱼就是我们的宝,现在每天除了喂鱼,我们会专门观察水质的变化,定期请专业的人来检测,对我们大家来说,养鱼是一件事,保护好黄河水资源才是最要紧的事。”水车村永福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明德告诉记者。

甘都镇镇长张成福表示,今后甘都镇将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在发展沿黄文化生态旅游、冷水鱼养殖产业的同时,按照建设“山水化隆”的目标,把生态保护摆在第一,在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中打造“化隆样本”。

“生态保护就是最大的价值和效益,如今在河道里搞养殖完全脱离了传统模式,所用的饲料全都是绿色饲料,鱼粪也可以回收,这样既避免了河道污染,还提升了鱼类的品质,所以化隆的虹鳟鱼在国际市场都很吃香。”张成福说。

“冬季”变“春季”

离开碧水轻舟的养殖场,走进温暖如春的温室棚。绿油油的青菜、鲜红的西红柿,虽是初冬时节,水车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暖意融融,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

“这是我没想到的,还能把大棚建起来,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今年40岁的种植大户郝永平告诉记者,自从村集体的大棚建立起来,自己在家门口就挣到了钱。

甘都镇武装部长云忠林有个这样的计划:将温室大棚与观光休闲游结合起来,打造集田园采摘、乡村体验于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针对云忠林的这个想法,大清早,一场热闹的讨论会也在水车村党员活动室进行着。“根据咱们村乡村旅游示范的发展定位,县上制定了水车村文化旅游项目实施方案,今后将根据规划打造‘一轴、六区’空间布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带动项目区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水车村“第一书记”马兴华介绍道。

“有这么好的政策支持,只要我们有想法,积极干,就不愁没有活干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闹的讨论声描绘出水车村成为“四地建设”旅游目的地的美好画面。

水车村党支部书记赵国智介绍,县上在村里实施了投资1000万元的乡村振兴旅游试点村项目,根据文化旅游村地形规划,由东北向西南轴向分布,打造乡村文化民俗区、乡村农家乐区、乡村民宿区、水上项目区、湿地农田景观区,以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餐饮和民宿接待,发展庭院经济,项目建成以后可直接带动农户参与景区设施运行或餐饮服务,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化隆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水车村的发展变化就是该县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化隆县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水车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抢抓机遇,推动黄河上游高质量发展,在“四地建设”中打造旅游目的地,绘就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集中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为老百姓交上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