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要闻
【民和县】●农业固本●工业强基●文旅兴城 民和合力奏响现代化“三部曲”
来源:    时间:2023年08月29日    

海东日报记者 李富生 报道

初秋,民和大地万物并秀,生态乡村游引来八方游客;万亩甜糯玉米孕育着丰收的希望,采摘基地里村民忙着采收、种植……

农业质效双升,工业持续夯实,文旅复苏回暖……今年,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充分发挥“青海东大门”气候条件最优、工业底子厚实、文化底蕴厚重的比较优势,以发展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推动一二三产向规模化、绿色化、服务化融合发展,用“拼”的劲头,保持了“稳”的状态,一个奋进的民和,清晰可见。

农业+生态 让“农业稳县”更具发展力

近年来,民和县抢抓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机遇,围绕“牛、羊、菜、果、花”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做深全省高原粮仓、瓜果之乡、蔬菜基地三大文章,把东部门户、农业大县优势转换为构建生态农业强县的强劲动力,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近年来,民和县不断提升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和科技水平,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35333.3公顷,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2753.3公顷。推广全膜技术2万公顷,建成畜禽规模养殖场7个,培育市级示范性合作社39家、示范性家庭农牧场19家。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品种49个,推广新技术6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和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特别是2022年粮食产量达16.8万吨,在全省各县区位居第一,连续实现十一年丰收。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一村一品”渐成特色。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民和县巩固升华“农牧联动、草畜结合”的模式,按照“6+9+N基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布局,累计建成总堡大葱、古鄯甜糯玉米、中川金丝皇菊等产业基地8020公顷,打造油菜千亩示范片4个、马铃薯万亩示范片和大葱千亩示范片各1个。持续推进产地环境清洁化,完成“双减”面积7666.7公顷。养殖和屠宰环节病害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田残膜回收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90%

农业强,品牌必须强。民和县以提高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坚持开展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先后成功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认定无公害农畜产品20个、绿色食品3个,民和马铃薯已成功申报农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穆蜂斋“蜂蜜”、绿禾“牡丹籽油”、光聚辉“百合”成功申报为绿色食品。积极探索“电商+”品牌发展模式,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2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125个,乡镇电商覆盖率达100%。牛羊肉、马营陈醋、隆治苹果等20多种民和农特产品借助电商平台畅销全国。

工业+生态 让“工业强县”更具竞争力

走进民和工业园区,火热的生产建设场景令人振奋。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宽阔平整,一个个入驻的企业开足马力、生产正酣,一个个项目加快建设、落地见效,这是“大干快上”的喜人景象,传递着蓬勃向上的生机。

近年来,民和县坚定“工业强县”发展思路,聚焦招引龙头企业,高效推进重点项目,创优工业营商环境,加速从传统工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迈进。

民和县出台政策,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创业园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为中小企业创业园入驻项目实行3年免租、项目投产后一次性给予5万元补助资金等优惠政策支持,22家重点工业企业成功纳入全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10个重点项目和5家重点企业享受绿卡服务,真正让利好政策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在招商引资方面,成功引进无锡亚太轻合金总投资4.5亿元的10万吨铝水保供项目、青海西部水电分布式光伏项目、民和光大炭素年产5万套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用坩埚项目等一批示范带动强、投资效益高、环保能达标、税收贡献大、吸纳就业多的优质项目。

今年年初,民和县创新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建立重点项目调度、项目投资考核等工作制度,扎实开展七大攻坚行动,27名县级领导包联181个重点项目。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位列全市第一,申报认定创新型企业2户,培育中小微企业16家。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全县工作大局。民和县全面落实助企纾困优惠政策措施,制定印发《民和县助企暖企春风行动方案》,建立“党委、政府+行业部门+工作小组+联络员”助企机制,有效纾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政策兑现、市场拓展、要素保障、融资支持等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制定实施税费减免政策20条、金融支持政策11条、财政奖补政策12条、优化服务政策17条,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的“真金白银”,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同时,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与数字政府建设融合发展,政务服务实现三级联动,“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效能全面提升,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软实力”支撑。

文旅+生态 让“文旅兴县”更具持续力

赏花、留影,再来一段欢快的民族舞……8月的民和县七里花海,娇艳绽放的鲜花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记者了解到,建成运营的七里花海景区,不仅保护了生态,美化了乡村,也催生了大山脚下的乡村旅游活力。截至目前,七里花海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

从高标准编制完成《民和县全域旅游规划》,到制定《民和县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行动方案》,再到与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签订《川海同城文体旅游融合发展框架协议》,民和县积极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持续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喇家遗址、禹王峡、七里花海、桃花源等乡村旅游景点连点成线,民宿游、康养游、乡村游等新业态成为文旅融合新热点。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0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26.1%

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民和县培育和打造“民和情·夏秋韵”“青海年·醉海东·民和民乐闹新春”、三川土族安召纳顿艺术节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品牌,牢固树立了“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并拍摄制作《民和旅游推介片》《民和旅游宣传片》《民和旅游广告片》,向省内外游客宣传推介特色旅游资源,民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今年,民和县举办“畅游天路桃源·尽享民和美食”特色文化美食节,充分发挥海鸿商贸综合体、川海中心文旅小镇、电商产业园等商圈消费集聚示范效应,地摊经济、夜间经济、拉面经济火热发展,为全县第三产业回暖升温注入了新动能,进一步激发了居民消费热情,拉动消费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为更好融入国际旅游生态目的地建设,加快推进沿黄三川文化及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民和县实施临津古渡接官亭建设项目,该项目成为民和县南部沿黄河旅游带上的重要文化地标。目前,临津古渡接官亭、三川旅游接待中心等地标性建筑建成投用,康格达、禹王峡景区旅游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对推进“喇家遗址、大禹故里、土族风情、黄河风光”四位一体文化旅游提供了重要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