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要闻
【化隆县】大山深处的“民生温度”
来源:    时间:2024年03月20日    

海东日报记者 周晓华 通讯员 马彩虹 报道

“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我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好政策……”“目前,全乡共有残疾人218人。实施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46户,项目资金为每户6000元,总计27.6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全部竣工验收……”伴着春日的暖阳,走进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初麻乡,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映照着万家灯火,暖流涌动;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体现在百姓心坎里、口碑中。

翻开初麻乡的“民生账单”,每一项民生工程的暖心变化都见证着人民群众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

“现在喝的是山泉水,水质好,而且比起之前的水甘甜多了……”当初二村村民马海三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自来水哗哗流出,说起用水变化,村民脸上乐开了花儿。

初一村、初二村饮用的是同一水源,由于季节性水源枯竭,无法满足两村336户常住村民的日常用水需求。早日用上放心水、安心水成了两村村民翘首以盼的大事。

为切实解决村民饮水短板问题,初麻乡党委、政府迅速行动,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勘查、积极与水利部门沟通协商,并统筹全乡各村地理位置,在主管连接、管线走向等具体项目上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最终从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中列支70万元,制定了初一、初二、扎西庄村人饮工程建设方案。

初一、初二村与扎西庄村邻近,经过科学规划,从扎西庄村的老水源处挖管道接入初一、初二村,以解决初一、初二村人饮困难问题。与此同时,与扎西庄村邻近的公保吾具村重新开辟了一条新的水源用于乡政府、乡中心学校、乡卫生院以及扎西庄村89365人的生活、生产用水。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近年来,初麻乡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以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为抓手,不断补链补网,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农户实实在在受益。目前,全乡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水质均达标。

“没想到低保的住院报销率这么高,达90%以上,有了它我们生活就有了希望。”311日,初麻乡主庄村村民李毛兴奋地向乡政府工作人员表达着谢意。

记者了解到,今年,李毛家从单人保拟定为整户保,这还得从初麻乡第五批民政工作集中清理核查说起。

今年年初,初麻乡党委、政府组织人员进行防返贫监测入户排查走访时,看到李毛拿出丈夫在近几年高达4次的手术住院单和2次肋骨骨折住院单后,引起了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关注。

李毛的丈夫朋毛是一名听力二级残疾人员,常年卧病,加上家族性的静脉曲张,作为一家之主,他无法从事重劳力工作,家中还有耄耋之年的两位老人和正在上学的姐弟,共6口人,全靠李毛耕种12亩庄稼地维持生计。近期的医疗花费达3万余元,让这个本就经济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了解了李毛家的基本情况,初麻乡党委、政府聚焦困难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持续织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积极落实“主动发现+网格救助”工作机制,推动医保、民政、残联等靠前服务,做好困难群体认定、标注工作,提高大病救助资金使用效率,让“弱有所扶,困有所助”更有精度、力度、温度,兜住兜准兜牢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底线。

春风柔、阳光暖……春天到了,复苏的力量,在人间萌发,李毛一家人的心情也舒畅了许多。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乡党委、政府以‘入户调查+精准分类+包户服务’等方式,带头开展‘四下基层’活动,把对群众的关心关爱、时时牵挂,转化为就在身边可知可及、高效便捷的社会救助服务,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打通了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初麻乡党委书记马春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