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赵新秋 通讯员 王桂萍
春回大地,海东市乐都区洪水镇的田野上满是蓬勃生机。在耕耘合作社流转的农田里,水肥一体化灌溉的黑色管道蜿蜒铺向远方。该合作社负责人李善俊望着这片土地,满心期待。今年,他要在这儿大干一场,而底气就来自于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智慧农业的支持。
初春的洪水镇店子村,暖阳洒在广袤的农田上。在一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李善俊决定让智慧种田成为今年合作社的“新农活”。
一条条水肥一体化灌溉的黑色管道让传统的种植从“大水漫灌”变成了如今的“精准灌溉”,实现了高效、节能、增产。不仅如此,李善俊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应用先进农机技术,给播种机安装上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种植系统。只需要操作“开启”和“暂停”就能轻松实现播种,这样的标准化种植,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节省了土地,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据了解,2024年,乐都区在农业生产中,首次引进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实现精确的路线规划,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促进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据乐都区农业农村局的数据统计,采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后,农机作业效率提升了30%以上。过去,人工驾驶农机一天最多能完成3.33公顷地的播种,如今无人驾驶农机可轻松完成5.33公顷以上的播种。
借着一号文件的东风,乐都区宣讲队员在宣讲过程中,不仅将文件中的好政策送到田间地头,而且大力推广智能机具与绿色机具,着重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积极推广北斗导航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鼓励合作社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拖拉机,按照预设路线,稳稳地进行翻地、起垄作业,不仅效率比人工高出数倍,还保证了作业精度,行距、深度均匀一致。播种时,智能播种机更是精准把控,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品种,自动调整播种量和深度,让每一粒种子都准确放置,发芽率大幅提升。”听着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的介绍,大家再也不用担心播种不匀、施肥不准和劳力问题了。
耕耘农民合作社拥有700亩的土地,主要种植地膜马铃薯、地膜蚕豆、地膜玉米等作物。去年种植过程中面临起垄不直、劳力不足、效率低下等问题。作为种植大户的李善俊去年就已经尝到北斗导航技术甜头,他感慨万千:“有了这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只要提前在终端设置好参数,机器就能自己干活,不仅效率高,还干得漂亮。”李善俊道出了众多乐都农民的心声。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科技赋能农业的大背景下,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的应用,正是乐都区积极响应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李善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他种植的蚕豆,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的帮助下,产量比往年增加了15%,而且由于品质优良,每斤售价提高了0.2元。算下来,他的收入就增加了近两万元。“科技真是好东西,帮我们把钱袋子装得更满了。”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一笔账不仅增强了农民使用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的信心,也激发了他们探索更多农业新技术的热情。在一号文件的政策引领下,北斗导航技术将继续引领乐都农业朝着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