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李永兰
暮春时节,正是高原踏青时,走进海东市平安区,花红柳绿、蓝天白云成为踏青赏花的“标配”,而“平安蓝”的常态化呈现,则得益于平安区全力推进的污染防治攻坚战。
为下大力气巩固“平安蓝”,去年以来,平安区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对建筑工地复工进行联审联批,常态化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周边巡查,推动铁合金企业完成定点浇筑改造,全年空气优良率达到94.7%。
当下,在毗邻湟水河的平安湿地公园里,堤岸边柳树成荫,在清清的河水里留下美丽的倒影。“这里水清岸绿,让人心情舒畅。”游客王先生说。
为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平安区全面排查,完成了75个入河排污口的溯源整治,摸清了11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认定20个村庄生活污水有效管控,整改了210个城乡垃圾污水问题。湟水河湾子桥出境断面水质首次达到Ⅱ类,曾经的污水河正逐步恢复清澈,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河岸景色宜人。
此外,平安区还深入4家土壤污染监管单位和17家废品收购站开展涉废检查,推动青海顺臻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完工投产,填补了全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空白,让废弃资源重获新生,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平安区在督察问题整改工作中,交办的149件信访件整改全部完成,2023年以前反馈的119项问题,115项按时序整改销号,第三轮和警示片反馈问题18项43条措施也按时序推进,特别是历时4年的元石山中间水问题成功销号,解决了困扰当地多年的环境难题。凭借出色的工作,2023年平安区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考核工作在全省40个县区中位列第一,成为全省生态环境治理的标杆。
环境监管工作同样扎实有力,工作人员频繁穿梭于涉气、涉水、涉废等企业,常态化监督检查,下发提醒函9份、督办通知11份,办结信访件43件,完成环评预审意见9个、环评审批8个,移交2条生态损害赔偿线索,以严格监管守护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