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赵新秋
晨光刚刚跃上海东市乐都区高庙镇白崖子村的樱桃林,便响起了胶带封箱的声音。5月18日清晨7点,清泉樱桃采摘基地仓库前,10余名身着深蓝色工装的村民正弓着腰,将一颗颗玛瑙般的樱桃码入垫着冰袋的泡沫箱。
沾着晨露的“美早”樱桃在白色泡沫箱里堆成小山,工人们布满茧子的手指在果蒂处轻轻一捻,暗红色的果实在掌心转个圈,这样的检查是为了确保每颗直径超过三公分的果子都完好无损。
“这颗能当样板果嘞!”村民把一颗泛着紫红光泽的“俄罗斯八号”樱桃单独放进透明展示盒,嘴角扬起骄傲的弧度。这批近500公斤的樱桃将在冷链车24小时星夜兼程后,抵达1300公里外上海市的商超。
沿着仓库向西三百米,17.33公顷的樱桃林在晨风中舒展枝叶,露水从深绿色的叶片上滚落。采摘基地负责人杨培发站在品种名为“普鲁克斯”的樱桃树前,指尖捏着颗拇指大小的果实在阳光下仔细端详:“别看它个头小,北上广的客人就爱这个脆劲儿。”他身后,五名头戴碎花头巾的妇女挎着竹篮穿梭在树丛间,眼睛里漾出层层笑意。据杨培发估算,今年陆地樱桃年产约5万公斤,温棚樱桃年产约5000公斤。
除了露天樱桃园,杨培发的采摘基地还有17座白色温棚在朝阳下泛着光泽。进入3号棚,温热的水汽混着果香扑面而来。杨培发面前的“美早”樱桃树已挂满沉甸甸的果实,棚内温控器显示着恒定的18.5摄氏度。
高庙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非常适宜樱桃生长。近年来,高庙镇将樱桃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积极引导村民规模化、科学化种植樱桃。
2024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乐都区投入2000万元帮扶资金,在产业振兴方面,投入247万元支持6个项目,提升农特产品知名度,持续加强消费帮扶,其中清泉樱桃采摘基地就是受益者之一。青海优农臻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电商负责人周慧琴站在仓库前看着手机上的订单高兴地告诉记者:“近几天,发往北上广的樱桃有1500公斤左右。”
樱桃种植、采摘、授粉等环节需要大量人工,杨培发招聘周边村民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今年以来,共带动周边12名村民就业,每人月收入达4000元左右。小小樱桃不仅鼓了果农的腰包,更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接近正午,冷链车红色的尾灯消失在盘旋的山路尽头。微风掠过樱桃林,杨培发蹲在地头在本子上写着明天要发出的樱桃订单、下周开始的采摘体验游预约……阳光落在他沾着泥土的笔记本上,照见字迹间跃动的期许。远处村文化广场上欢快的广场舞曲混着樱桃飘来的淡淡果香,在夏日里酿成乡村振兴的新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