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张璐 通讯员 岩子 报道
又是一年桃香满园时。7月14日,走进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白武家村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百亩特色桃产业园内,簇叶相拥的桃枝上挂满拳头大的纸套袋,桃园的主人赵光明打开一个纸套袋,露出一个鲜黄艳丽的大桃子。
“这是早熟黄桃,这两天刚成熟,又脆又甜,口感特别好。”赵光明说,桃园于7月10日采摘开园后,电话预约订购、现场采摘尝鲜的游客很多,截至7月14日已采摘出售2200多斤。
“老板,黄桃熟了吗?一斤多少钱?我想要四五十斤。”
“黄桃这几天刚成熟采摘,单价每斤6元,您啥时候要?是自己来采摘还是我们帮您提前采摘装箱?”
7月14日近午时,赵光明刚送走两波上午来采摘桃子的游客,手机铃声响起来了。赵光明一看是陌生电话,大概猜到是要购买黄桃的客人。接通后,电话那头的客人要得有些着急,让赵光明按要求将他所需的黄桃提前采摘装箱,他下午过来结账拿货。挂了电话之后,赵光明就开始忙活。
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铁令梅向记者介绍,她和丈夫赵光明经营的白武家特色桃产业园并非他们夫妻个人所有,而是白武家村的乡村振兴村集体产业,占地17.33公顷,共栽植包括黄桃、雪桃、水蜜桃、蟠桃、油黄桃、油蟠桃等多个品种在内的桃树1.8万株,合作社于2023年承包经营,每年向白武家村缴纳约定的承包费。
“特色桃产业园桃树从2024年开始挂果,当年产出鲜桃1.5万公斤,实现总产值20万元。”铁令梅说,今年桃子套袋38万个,7月10日开始成熟上市,预计产量能达到5.7万公斤左右,按眼下市价估算,预计总收入能达到68余万元。
无独有偶,日前,白武家村村民霍延畅在白武家垣上的百亩桃园内的2300株黄桃也已经成熟上市,前来采摘尝鲜的游客络绎不绝。
“黄桃今年是第四年挂果,还没达到盛果期,预计株均产桃7.5公斤多,到2027年达到盛果期后,预计株均产桃量能达到25公斤至50公斤。”据霍延畅介绍,桃园内黄桃有早熟、晚熟两个品种,晚熟黄桃采摘期将持续到9月中旬。
据霍延畅介绍,桃子采摘单价每斤10元,从7月11日开园供游客采摘,截至7月13日中午,已累计采摘销售1000余斤。这几天通过抖音、视频号、快手视频宣传,效果比较好,问询来的客人也挺多。
不仅如此,日前,民和县马场垣乡桃花源内的早熟桃子也已经上市,虽然不是黄桃,但口感、桃香依然各具特色,令人垂涎。
民和县马场垣乡地处湟水谷地,气候温润,有着上百年的种桃历史。通过多年来的培育发展,马场垣乡的桃子不仅是当地群众的增收产业,而且位于下川口垣上的桃花源更成为展示民和、宣传民和的一张“金名片”。每年春季,粉红如霞的桃花灿灿绽放,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至、打卡游玩,为当地农旅融合发展注入蓬勃活力。时值暑夏,曾经的绚烂桃红换来了满枝硕果,春日的赏花游园变身游客体验尝鲜的采摘园。据马场垣乡党委书记马绍军介绍,目前马场垣乡桃树种植面积133.33公顷,桃子总产量达420万公斤,桃子总收入达2520万元。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马场垣、隆治等乡镇作为民和的“瓜果之乡”,依托温润的气候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软梨、苹果、桃子、精细蔬菜等特色优势果蔬产业。特别是隆治乡立足盛产果蔬的资源优势,坚持党建引领、能人带动,在巩固发展软梨、苹果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积极引导发展黄桃产业,既丰富了“软梨之乡”的水果家族成员,又拓展了助力群众增收的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