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日报记者 卫正芳 通讯员 拜得菊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领导农民翻身,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全心全意的付出,指引着我永远跟党走……”近日,在海东市乐都区马营乡脑庄村的党员活动室里,正在进行着一场“跨时空”的党课。
正在讲党课的老人名叫保林,今年93岁,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复员军人。今天,他作为马营乡党史学习教育的特邀宣讲员,为脑庄村多名乡、村干部讲述了那段硝烟弥漫的革命经历。1949年,18岁的保林满怀一腔热血,应征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里,他忠诚恳干,机智勇敢,很受部队战友喜爱。
“有时候敌人的轰炸机炮弹像下雨一样落在地面,砸出一个个坑,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小坑不管,大坑闭眼’,每一场战役大家都把自己全部的力气和勇气拿出来。”他坚定地说。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革命胜利,等待我们的就是好日子。”当年政治指导员的话时常伴在老人耳边,“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革命烈士翻雪山过草地、跋山涉水的苦日子换来的,有了共产党才有新中国,才有了今天的新农村和新生活。”
老人精神矍铄,鹤发童颜,开朗豁达,很是健谈,谈笑间时而开怀,时而蹙眉,眉宇间透着一股亲切与和善。这位平易近人、感情细腻的老人讲述起70年前参加的战役时,仍充满激情、壮志满怀。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跟随战友一起参加抗美援朝。”当谈及抗美援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突然黯淡下来,眼眶渐渐湿润……
“老父亲一生正直,忠于党忠于人民,勤俭持家,平时粗茶淡饭,穿着勤俭节约。作为子女,我们要继承他的光荣传统。”保林的儿子保小辉说,“父亲在早些年就做过我的思想工作,让我积极参军去当兵。但是由于自己身体原因,无法实现老父亲的夙愿,现在,我一直鼓励儿子好好读书,将来走上报效祖国的参军之路,把军人之家的优良传统继承好、发扬好。”
“保林老同志对党感情深、党性强,经验丰富,将自身的故事与党史结合,由自己的故事折射党史故事,更具真实性、生动性和亲历感,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是最好的学习教材。”马营乡党委副书记吕平武说。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扎根脑庄村的老干部,我也在闲暇之余经常翻阅报纸和一些书籍,了解学习我们党的历史。今天保林大哥讲的战争年代的经历让我们很受触动,希望村里的年轻人能够向他这样的老革命家多学习,珍惜党的恩情,把革命精神发扬下去,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70多岁的老支书吴正伦说。
现在老人的听力每况愈下,稍微能和周围的人说两句话的时候,他就会跟孩子们说说自己的心愿,这份心愿凝结着老人一生对祖国的热爱、一生对革命精神的追求,更饱含着对子孙们的殷殷期待。
“现在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家乡也建设得更好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环境也好,这是几代人不懈奋斗的功劳,最艰苦的年代过去了。现在我老了,不能像年轻人还能为国家作贡献,但是我还是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珍惜当下,铭记历史,创造更好的未来。”朴素的话语,真挚的感情,让在场的党员们不禁对这位老红军心生敬佩。
好的榜样,激发的是行动的力量,诠释的是无言的表率。老人身上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将深深融入后辈和年轻党员的一言一行中,他的精神也将被永远传承和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