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要闻
【互助县】五年之后再访班彦村
来源:    时间:2021年08月23日    

海东日报记者 巴迎桂 报道

2016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期间,专程来到正在建设中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他勉励乡亲们说,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大家生活安顿下来后,各项脱贫措施要跟上,把生产搞上去。五年来,海东市各级党委、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种资源帮助班彦村“挪穷窝、拔穷根、兴产业”。近日,本报记者再次探访班彦村,惊喜地发现,如今的班彦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底气更足了。

五年后,班彦村里建起了卫生所、电商服务点、阅览室、活动室、幼儿园。

五年后,班彦村全村人均收入提升到11419元,是五年前的4倍多。

五年后,班彦村129户484人告别了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务工难、娶妻难,村集体经济从零突破达到106.9万元,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今年2月25日,班彦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如今的班彦村,绿树掩映村道,鲜花环绕村庄,村民喜气洋洋,游人欢声笑语,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走进班彦村,一排排易地扶贫搬迁房鳞次栉比,十分醒目。看到正在拍摄美景的记者,村民吕志伟邀请记者一行在他家中喝茶小叙。主客厅中家具家电崭新齐全,还安装了无线网。他告诉记者,原来他们家的房屋是土坯房,每逢雨天屋顶漏水,村里的路泥泞不堪,出行很不方便。自从搬下来后,房屋安全舒适,自来水通到了灶台上,村道全是硬化的水泥路,再也不怕下雨天了。“感谢党的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蜜甜。”吕志伟说。

要使百姓搬得出,更得留得住。班彦村“两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紧紧围绕脱贫致富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形成了以乡村旅游主线为引领,盘绣制作、酩馏酒酿造、光伏发电、特色养殖、果蔬采摘等各项致富产业多点开花、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新村东面建设的八眉猪养殖小区,搬迁户户均年累计增收3000元;投资240万元,建成总面积290平方米的盘绣园,成立了班彦土族盘绣产业协会,产业户户均增收1.5万元,2019年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投资200余万元,建成班彦酩馏酒坊,带动酩馏酒酿造农户10户,吸收产业工人20人,酩馏酒酒坊年销售收入达1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

今年以来,班彦村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有利机遇,以实施国家“历史再现”工程为契机,建设了乡村记忆民俗博物馆,打造了特色农产品交易、民间工艺品展示等板块。借文化惠民项目修建了全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把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乡风文明以及产业发展都融入其中,彰显了土乡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时有游人来班彦村参观游玩。来自西宁市的游客安向东对记者说,在一些网络平台上看到,班彦村是个新晋的游玩好去处,今天自驾车从西宁市赶到这里,带家人游玩。这个乡村记忆馆很有教育意义,对比老一辈人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要更加珍惜当前的好生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几年,班彦村村委会带领群众大力植树造林,村民们不仅种起了绿化的树,还在村里发展起了“苗圃”经济,每天有很多从西宁、海东市等周边前来参观游玩的群众。

如今的班彦村,乡村文化大舞台、体育健身器材、凉亭等设施一一健全,在花草树木的映衬下,变成了一个大花园。“你看,现在每天有不少游客来我们村休闲游玩,甚至连甘肃的游客也慕名赶来了。”一位村民骄傲地对记者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致富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班彦村逐渐发展起盘绣、八眉猪养殖、青稞酒酿造、农家乐等“八大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经营,打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八眉猪是互助县的特色畜种。村委会利用每户54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为每户修建了36平方米的集中养殖区,还提供了1头母猪和4头仔猪,分配了1吨饲料,村里的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

边看边走,班彦村广场上和乡村旅游基地里游客络绎不绝,村口的商店里零食和玩具琳琅满目,小吃摊上的美味吸引着游客驻足品尝。

村民格桑正在自己经营的特色小吃摊上忙碌不停,她告诉记者,这几年党的政策好,政府为我们办了不少实事,我们班彦村发展变化了,还能吸引来游客。我现在家门口摆摊做生意,既能照顾上家里的老人小孩,又能赚钱。

在村前的游乐场里,旋转秋千、空中滑索、大摆龙等游乐项目不时传来年轻人游玩嬉耍的欢叫声。在原汁原味的吕氏庄院里,游客们喝着三泡台,品尝着美味佳肴。负责经营该农家乐的村民闫全告诉记者,感谢各级政府对我们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鼓励支持,我们大家将抱团发展。以后到我们班彦村,你将会看到这样一个景象:游绿色班彦村、吃绿色山乡土味、逛乡村博物馆、乐在农家乐。“下一步,我们还准备建设生态园以及农事体验园,打造田园一体化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闫全说。

乡村振兴不光要振兴经济,更要振兴精神。群众有干劲,乡村有精气神,乡村振兴才有不竭动力。文化振兴,说到底就是提振广大村民的精气神,弘扬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五年以来,班彦村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塑造文明乡风,弘扬文明家风,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激发全村人民内生发展动力。随着班彦村面貌焕然一新,班彦村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省级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示范点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五十镇党委副书记李玮说,班彦村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一个道理,党建引领一切,党建促进发展。在党的领导下,班彦村的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和精神面貌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