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万栋拱棚托起产业兴旺梦
来源:    时间:2022年03月17日    

海东日报记者 卫正芳 摄影报道

“马主任,棚里的香菜今天已经播种完了,明后天就能浇水了吧?”“主任,播种机用起来方便又高效,我准备再买一台”……37日,在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绿色产业园,几户菜农正围着乐都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马国业询问着自家拱棚的情况。

举目望去,远处一片白色的海洋,一排排塑料拱棚首尾相接,错落有序地排列田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传递出浓浓的田园气息。

位于海东市乐都区北部引胜沟的乐都区绿色产业园,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万栋拱棚基地,该基地规划总投资2.98亿元,2011年开始建设,占地面积9.29平方公里,涉及14个村1.1万人。该产业园以乐都长辣椒和果蔬种植等现代农业为基础,集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农业休闲生态观光、农业科普教育、乡村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对于以蔬菜产业振兴乐都区川水沟岔特色农产品走出精品生产战略,拓宽广大菜农增收渠道,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正在棚里灌溉香菜的祁吉德种植蔬菜大棚已经有5年了,现如今承包了150栋拱棚种蔬菜的他种植技术也越来越熟练,种植的蔬菜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这两年棚里主要种植小葱、香菜、菠菜、茴香、娃娃菜等品种,2月开始播种,一直能种到12月份,一年下来能收45茬,价格好的时候每亩地一茬能卖50万元。”祁吉德握着手中的铁锹一边说一边忙活。

新鲜的大棚蔬菜备受消费者的青睐,让菜农从中尝到甜头的同时,也极大地解决了海东及其周边城市蔬菜供应紧张的问题。202110月,平安区和西宁市出现疫情期间,乐都区绿色产业园为疫情防控地区供应价值400多万元的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等多品类蔬菜,有效发挥了产业的稳产保供作用。

马国业告诉记者,该基地将规划形成“一轴四区”总体布局。“一轴”是以扎碾公路为依托串接村庄与农业采摘园的村镇发展主轴;“四区”是以寿乐镇王佛寺、土官口、熊家湾、王家庄等村为主,围绕辣椒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形成集种植、采摘、加工、交易、物流等为一体的生产展示区;形成以上李家、杨家岗、窑庄、薛青等村为主,结合温棚果蔬采摘,形成集农活体验、果蔬采摘、农地租赁、滨河垂钓和农家住宿为主要功能的休闲农业体验区;以李家台、赵家寺、赵家湾等村为主,结合引胜河河滩地,开展亲子活动、观水赏花等休闲活动为主的野营露宿度假区;以新堡子村、龙沟门村、薛青村等村为主,发展露营夜宿、滨河木屋、滨河烧烤等休闲度假区。

“技术落后,效益低下,收入不高,这是传统农业给人留下的印象。如今,设施蔬菜大棚的大力发展已让传统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寿乐镇王佛寺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积彪有感而发。

乐都区位于湟水河谷地温暖灌溉区,是乐都长辣椒主产区,所产长辣椒皮薄、肉厚、品质好、香辣适中,是我省独具地方特色的蔬菜产品之一。而引胜沟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所在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水资源是种植蔬菜的理想之地,这里产的乐都长辣椒远销全国各地,万栋拱棚基地的建成、科学种植、持续培育优良品种,让这里出产的辣椒品牌效应持续凸显,蔬菜产业的辐射带动效益也更加显著。

在寿乐镇薛青村村民阿炳甲的温室里,经过工厂化育苗和良种繁育的辣椒苗高约25公分,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以前人工育苗,村民放的种子不定量,有的放两三颗,有的放三四颗,导致苗长出来后壮的壮,瘦的瘦,对产量影响很大。”谈到工厂化育苗,马国业打开了话匣子,“现在是机器精量播种,单粒播种的苗长出来以后整齐、强壮,而且我们还能控制它的水肥条件,幼苗的品质更好,最终的亩产量也比之前增加了足足一倍。”

为了提升建设规模和建棚档次,万栋拱棚实行集中连片建设,做到建设一片、种植一片、见效一片。在建设形式上,鼓励各地整合资金,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经营企业及涉农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温室建设,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着力打造公司化、规模化的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目前,每栋拱棚纯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累计带动园区内农户14个村1.1万人,其中贫困户606195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