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天路桃源迎春来
来源:    时间:2022年04月25日    

海东日报记者 张璐 通讯员 岩子 摄影报道

4月上旬,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下川口垣上,朵朵桃花竞相绽放,灿若云霞,如期履约着与春天的约会。

尽管受到新冠感染疫情的影响,原本人头攒动、游客云集的天路桃源没有了往年的人气,但勤劳的果农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花盛人稀的桃树林下编制着新一年更加丰盈的“果篮子”。

从陕西“迁徙”来的“桃花源”

地处甘青两省交界的马场垣乡下川口村,得到湟水河的亘古孕育,这里气候温润,人勤地丰,盛产瓜果,有着青海“瓜果之乡”的美誉。位于下川口垣上的千亩桃园,便是这里的一张金名片,更是民和的一张金名片。

当然,桃树并非当地的土生树种,但在下川口却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据下川口村果花会非遗传承人包吉元老人介绍,他们的先祖是在大明洪武年间从陕西迁来此地落足生息的。当时这里并没有桃树,是先祖们每年借助去陕西老家祭祖之机,一株一株带回来的。起初,这些桃树都栽植在自家的房前屋后,随着数量的增多,逐渐栽植到沿湟水河边的水浇地,甚至向下川口垣上发展延伸。

据包吉元老人介绍,以前,先辈们种这些桃树、梨树,并不是用来供人赏花的,而是村民养家糊口的“饭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在西宁城的农贸市场上专门有一个“下川口水果店”,每年水果成熟的季节,村民们就用牲口驮或者扁担挑的方式,把水果送到西宁城里的“下川口水果店”,再换一些“口粮钱”回来。

下川口村民的先辈们,从祖籍那里带来并种活第一株桃树后,便年复一年地种,桃树种植数量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马场垣乡的下川口垣上桃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500余亩,并逐渐催生出一个桃花源。

目前,下川口桃花旅游资源不仅仅是当地果农的“口粮田”,还拥有了另一种身份。每年四月,桃花烂漫的季节,桃林下不仅有忙碌农事的村民,更多的是来自四方的上万名赏花游客。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他们都会纷至沓来,赶赴一场与桃花的约会。

伴随着一年年赏花人气的增加,下川口桃花便在游客的推崇下逐渐走出县门,走进更多人的视线里,桃花也逐渐成为推介民和、展现民和的一张“旅游名片”。原本当地村民养家糊口的“桃园”,也被赋予了一个更有旅游味道的新名字——桃花源。

乡村振兴

“桃花源”迎来新生机

人间四月芳菲尽,民和桃花始盛开。每年的谷雨前后,便是下川口垣上桃花最烂漫的时节。此时的下川口垣上,满树的桃花竞相吐蕊,争芳斗艳,花团锦簇,红如火、粉如霞,不仅将一幅“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的桃园美景展现给四方游客,同时映染着充满生机的青海东部门户。

发展是民和始终不变的主旋律。“十四五”期间,是民和转型发展的起步阶段,开发川垣新区的战鼓已经擂响,“一城两区”的蓝图构想即将呼之欲出。

而此时的民和桃花源,已不仅仅是吸引看客的春日打卡地,更成为了拉动民和扩大开放、共谋发展的纽带。

正是借助一朵桃花的魅力,2001年,民和县成功举办了首届桃花节经贸洽谈暨物资交流会。随后,按照“桃花搭台、旅游伴奏、经贸唱戏”的思路,民和县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桃花节经贸洽谈暨物资交流会,每年都会吸引一批客商前来考察对接、洽谈签约。

由于种种原因,民和县一年一度的桃花节并没有延续下去,但每年的谷雨前后,这里的桃花依旧开得分外妖娆,吸引着省内外数以万计的游客慕名前来,驻足欣赏。

下川口垣上的那一株株桃树,是游客眼里的风景,更是农民眼里的“口粮田”,每年秋季,那挂满枝梢的脆甜桃子就是农民辛苦一年的“收成”。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也是关键。在产业兴旺的路上,无论是马场垣乡党委、政府,还是下川口村“两委”,都把乡村产业振兴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到桃花源,并迸发出了推动下川口桃花源景区特色桃产业改造升级的“火花”。

“天路桃源”,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开始迎来新的生机……

“桃花源”鼓起百姓“钱袋子”

四月中旬,站在民和桃花源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远处的老桃园已是桃花怒放,犹如一片火红的朝霞。

而今年的桃花源有一个新变化,那就是地面上“长出”了更多成片的桃树幼株,有的已经零星地开出几朵桃花,虽然显得孤单稀疏,但也有种独领风骚的美。

马场垣乡乡长罗吉才介绍,这是今年依托桃花源景区特色桃产业改造提升项目支持,新栽植的4000多株桃树,包括7个特色桃树优质品种。

罗吉才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在桃花源景区现有桃园基础上改造桃树品种及补植补栽桃树3.15万株,约750亩。主要栽植秦王、阿部白、中油8号、中油16号、中油18号、黄蜜桃0号、黄蜜桃27个品种。

改造提升后的桃园到底会有怎样的经济效益?对此乡村两级也作了估算:桃树每亩年产量按2500公斤、每公斤按4元计算,年亩均收益有2万元,那么50公顷新增桃园年收益预计能达到1500万元左右。

对于桃园改造升级项目,下川口许多村民也比较看好,大家都参与到品种改良的实践行动中。

借助这次产业振兴项目,原本在下川口垣有3亩苹果园的下川口村民武金环今年补植补栽了2亩桃树。

记者在桃园见到村民李莲才时,这位年过花甲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忙着嫁接新品种。他说,在下川口垣里,他有4.7亩的果园,其中1.8亩苹果园年均收入1.8万元左右。老人家说,果树时间长了,也老化了,产量、品质都下降,卖不上好价钱,刚好赶上今年桃树改良补植补栽项目,他也想种两亩桃树,只是苗子没轮到,打算秋季再栽植。

罗吉才介绍,桃树栽植后,乡上还计划在桃花源景区修建3座农家院、游步道875米、2个小木屋、10个摊位,购置旅游观光车3辆。通过景区特色桃产业提档升级及配套服务建设项目,推动乡村旅游与特色果园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和农民增收的稳固渠道。

眼下,下川口桃花源里桃花竞相绽放。徜徉于桃树林间,朵朵桃花呢喃细语,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奏响春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