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筑牢“青海粮仓”根基 万亩高标准农田
来源:    时间:2021年09月30日    

海东日报记者 巴迎桂 摄影报道

秋收时节,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藏族乡本康沟村高标准农田区域,放眼望去,一条条新修的机耕道路交错贯通,一条条新修的灌溉水渠翻山越岭,金灿灿的麦田铺满田野,颗粒饱满的油菜籽成熟待收,满眼是丰收之景。

阳光下,层层梯田色彩斑斓,蔚为壮观。村民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在田野间忙着收获。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海东市两会报告中提到,这五年,海东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41万亩,耕地“非粮化”复垦复种0.76万亩,整治撂荒地5.61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5.26万亩,粮食稳产在51万吨以上,种植面积、产量连续五年双增长,“青海粮仓”地位更加巩固。

松多藏族乡本康沟村作为互助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点之一,项目实施以前,该村田间道路不通,沟渠不畅,田地在干旱季节得不到及时灌溉,在雨水季节又不能及时排涝,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薄弱。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互助县积极探索田、土、水、路、技、管等综合配套,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建后管护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特别是结合片区农业生产实际,新修了田间道路,彻底打通了制约片区农业生产的路网,农户种粮从此告别了肩扛马驮的生产方式。

“以前路不通,运送粮食和化肥不方便,现在路修通了,农家肥都可以拉到地头,房前屋后也干净卫生了。”本康沟村村民贺金梅感慨道。

随着项目的竣工交付使用,互助县高标准农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企业家也纷至沓来,在片区流转土地发展高效特色农业,让农户不仅可以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就近务工增加收入,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今年,互助县五十镇保家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竣工投用,项目补齐了片区内灌溉与排水薄弱、田间道路不畅等短板,为片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通了,路也通了,庄稼得到及时灌溉,今年互助县实施的杂交油菜良种繁育基地,油菜籽长势很好,良种油菜籽价格每公斤能卖30元,又是一个丰收年。”正在农田里忙着收割油菜籽的保家村村民李秀兰高兴地说。

据互助县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海全介绍,五年来,互助县努力建设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吃饭田、高产田达16.66万亩。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明显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增幅达20%以上。今后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全县粮食安全、生态保护、产业升级的发展新格局。

如今,走进互助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到处散发着现代农业的气息。项目区建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稳产农田,形成了“开发一片、惠及一片、带动一片”的良好格局,通过农机农艺措施配套、加快土地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探索新型经营模式等措施,项目区不仅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聚宝盆”,还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农业大县区。

“有了高标准农田,我们的农田小地变大地,以前山上顾不上的土地经过土地流转每亩50元,建好后的土地不仅耕种方便,还升值了,流转费用都高了。”机耕路通到田头,全程用上农机,省力又省钱,在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业隆村村民王胜登说,今年的农田建设项目里,他们家就有三亩,等建成后,他打算种植中药材,这样一来收入就更高了。

走进总投资1804万元的平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机声隆隆,也是一片繁忙景象。

据海东市平安区农业农村和科技局农业项目服务中心干部王啟梅介绍,该项目已于8月初全面开工建设,共有6个施工队分别在平安区小峡镇百草湾村、洪水泉回族乡马圈村、石灰窑乡石灰窑村、下河滩村、业隆村、宜麻村进行施工。

截至目前,平安区已组织推土机、挖掘机等机械共计50余台进入现场施工,平均每日可完成土地平整面积150余亩。“项目现已完成土地平整面积约8000亩,田间道路路基建设约12000米,预计今年11月底全部建设完工。”王啟梅说。

这只是海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在洪水泉乡马圈村,记者看到,通过连续几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该乡农田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田间道路路基、新建生产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为全乡的种植、养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产环境。目前,洪水泉乡通过积极发展养殖业、引导农户参与等多种方式,由22个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28995亩,进行大面积种植。种植作物以饲草、马铃薯等农作物为主,除露地蔬菜外,全部进行机械化耕种,耕种速度较往年用手扶拖拉机耕种速度快34倍,且耕作精细、省力省工,全乡机械化率达到76%,高于全区53%的平均水平。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记者从市农业部门获悉,今年,海东市将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在建成35.26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实施16.2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曾经“小块地、山沟地、弯弯地”,如今变成了一亩亩土地平整、设施齐全的高标准农田。期待这些优质高产高效的高标准农田,为全市农业生产带来新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