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政府引导,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提升规模化程度,建立1000亩以上从事种植的农场和种植牧草3000亩以上的农牧场30家。在民和、互助两县试点的基础上,争取今年在乐都区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五年内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盘活农村资产资源,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进一步激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二是充分利用闲置耕地资源,在发展饲草产业上取得新突破。大力推广民和全膜玉米和平安集中连片种植燕麦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饲草料产业,种植燕麦等饲草55万亩、玉米50万亩以上,并配套完善青贮加工设施,秸秆转化率达到15%以上。在确保区内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向省内牧区外销供应饲草10万吨以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以家庭牧场为抓手,在发展循环农牧业上取得新突破。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要求和海东市生态牧场规划,2015年至2020年计划建设12个区域性生态大牧场,今年全市建设20个现代生态牧场,每个牧场流转耕地及草地9000亩以上,年饲养量肉牛达到1000头以上或肉羊5000只以上。同时,继续推进牛羊自繁自育,扶持发展家庭牧场1500户。 四是着力推进“黄河彩篮”工程,在保障全省蔬菜有效供给上取得新突破。继续巩固湟水流域“菜篮子”基地,新建6000栋高标准日光节能温棚、3000栋拱棚,旧棚改造2000栋。扎实推进“黄河彩篮”一期续建工程,今年建设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500栋、智能温室4万平方米,充分发挥荷兰专家和海东绿港50名大学生的技术优势,在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和创新管理模式上取得新突破。同时,按照1+X模式加快建设乐都区洪水坪和民和县果蔬生产基地,努力将民和中川、官亭打造成全省最大的果蔬生产基地。 五是创新发展模式,在优化农牧业结构上取得新突破。适当减油增草,重点发展草产业、树莓、苗木、中药材、獭兔、冷水鱼等高产值新型产业。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产业扶贫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力争今年新增树莓2000亩、獭兔产量达到50万只、新增网箱1万平方米。 六是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培育职业农民,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妥善解决“谁来种地、谁来养畜、如何种养”等发展难题。今年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25家,认定职业农民150名,再选招50名大学生进入“黄河彩篮”基地创业就业。 七是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在建设生态农业上取得新突破。提档升级现有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规范畜禽棚舍建设,逐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以生产有机肥、沼气等方式,建设30个粪污处理规模养殖场。大力实施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草害等有效措施,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全力发展生态农牧业。积极创建残膜回收利用机制,切实加强养殖场粪污处理,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八是做大做优特色品牌,在发展品牌农业上取得新突破。立足高原生态绿色的环境优势,以高原无公害、绿色生态、富硒等为金字招牌,以“黄河彩篮”为地域标志,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畜产品。年内认定农产品地理标志6个、绿色农产品12个、无公害农产品20个,争取新建1个绿色标准化示范县和5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力争在品牌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开创海东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新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