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东市按照省委、省政府“五大发展定位”和“兰西经济区中部快速崛起,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要求,紧紧围绕“西宁海东一体化”,切实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东部城市群建设步伐。 一是规划编制工作取得新进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海东市城市总体规划》大纲通过省级审查,《民和官亭—中川副中心城镇总体规划》完成规划成果;《海东市核心区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核心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海东市核心区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湟水河流域生态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全面编制完成;乐都、平安重点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主城区控规覆盖率达85%以上;六县(区)村镇体系规划通过省级审查,完成522个村庄规划编制任务。率先在全省出版《海东市城市建筑风貌导则》, 重点打造青海省高等职业学院、市行政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综合交通枢纽、市传媒大厦、市三甲医院等精品工程和示范项目。同时,“多规合一”、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规划统领城乡建设发展体制基本形成。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县(区)通过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不断加快城镇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步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全市开工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202项,完成投资114.48亿元。重点建设职教城、健康养老城、平安新城核心区、朝阳山城市综合新区等重点城市片区和城市道路、综合管廊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海东市核心区道路、桥梁、管廊、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展开,其中海东大道一期、空港大道等22条道路完成投资17亿元;总投资3.42亿元的朝阳山片区集中供热工程完成投资1.55亿元;实施海东市核心区综合管廊项目建设15公里,完成投资4.4亿元。 三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平稳发展。全市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房产开发项目94项,完成施工面积85.26万平方米,销售面积51.4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1.32亿元。建成平安高铁新城、乐都碧水源等重点安置区和一批以低碳、节能、环保为特色的示范小区,居民居住环境不断提高、公共设施全面配套、物业管理逐步覆盖。 四是城乡住房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12421套,基本建成11738套(户),实现入住10565套(户)。全市实施农村“两房”建设26700户,其中农村奖励性住房17700户、困难群众危房改造9000套,竣工率100%。 五是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全市开展105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实施农村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等五类项目171个小项目,完成投资8.5亿元。制定出台了《海东市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海东市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试行)》等办法,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