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制定的《海东市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9年5月23日
海东市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做好全市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青海省地质环境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特制定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一、海东市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全市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部分县区存在地下水位浅埋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省自然资源厅《2019年全省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方案》,全市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1184个,其中平安区58处、民和县107处、乐都区518处、互助县276处、循化县72处、化隆县153处;全市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和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即第三纪泥岩、泥岩夹石膏及第四纪黄土分布区。强降水及流水侵蚀是引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灾害的最重要自然因素,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如工程建设切坡、矿山采掘,弃渣和村(居)民傍山沿沟建房、取土以及工程施工缺少防护或者防护不当是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
二、地质灾害防治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和制度,以预防为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地质灾害防治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将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人群聚集地作为防治重点,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的积极性,对有重大险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专职群测群防责任人,并给予适当补助。
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首先要预防地质灾害,特别是预防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其次要做好监测工作,准确预测预报,合理避让,实施治理。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综合考虑全市地质灾害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将地质灾害防治与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全市所处的地质环境状况,选择沿黄地区、湟水河两岸、乡村人口集中居住区、水利工程区、名胜古迹区、矿区和自然保护区、109国道及兰青、兰新铁路周围作为重点防治地区。
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深化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效率和能力水平。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涉及面广、责任重大的工作,既要统筹兼顾、全面部署,又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据2019年全省降水趋势及1990-2018年全省突发性地质灾害资料统计分析,预计今年全市70%左右的地质灾害发生在6~9月份,期间全市受极端气候影响引发的局部强降水及人为切坡建房、人饮工程等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尤其出现阶段性强降雨时,各类地质灾害特别是滑坡和崩塌明显增多。因此,在时间安排上,全市地质灾害防治要以6~9月为重点防范期;在空间布局上,要把地质灾害易发区作为重点,根据2018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结果,确定2019年全市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共计85处,分布地区为:平安区1处、互助县11处、乐都区27处、民和县15处、化隆县13处、循化县18处(详见附表);在管理环节上,要把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和群测群防体系作为重点。
四、防治地质灾害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管理,各司其职。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各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与各乡镇、厂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与灾害所在地的村级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责任落到实处,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要加强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巡查制度、值班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建立县区、乡镇、村三级群测群防监测体系,高度重视面向基层一线预警信息的传输,确保预警预报系统运行畅通,将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群测群防人员要定期对滑坡塌陷情况进行观察和巡测;建立乡村两级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报系统,重点隐患地区要对居住群众发放明白卡。地质灾害以责任人的喊声、锣声或广播等确定为预警信号。由各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为主要负责人,全面掌握辖区内地质灾害的有关情况,提前确定应急安全撤离地点,组织人员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如发现灾情立即将人员疏散,并立即上报有关部门。
(二)认真开展隐患排查。各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制度。在认真总结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结合辖区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类型、规模、活动性、危险程度、影响范围的情况,认真研判趋势,有针对性的开展隐患排查工作。排查工作要始终坚持动态巡查、重点核查和拉网排查相结合,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对新发现的隐患点要及时纳入预案、落实防灾措施并及时更新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县区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迅速抓紧部署开展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并及时将相关排查成果和防灾措施建议函告有关在建工程业主单位。
(三)应急响应。当发生地质灾害或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按以下程序进行应急响应。
1. 灾害速报。1小时报告。发生30人(含)以上死亡和失踪的特大型、10人(含)以上死亡和失踪的大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灾害发生的县区人民政府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速报市委、市人民政府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同时可直接上报省人民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 2小时报告。发生造成6人(含)以上死亡和失踪的中型地质灾害,灾害发生的县区人民政府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速报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同时可直接报省自然资源厅。3小时报告。发生造成6人以下死亡和失踪的中、小型地质灾害灾情,灾害发生的县区人民政府及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在接到报告后3小时内上报市委、市人民政府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省自然资源厅。
建筑工程施工、工矿生产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失踪的,要在向应急部门报告的同时报告市人民政府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省自然资源厅。
2. 应急响应开始。出现特大、大、中、小型地质灾害灾情或险情的县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应当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根据灾情或险情情况提出应急防灾减灾对策,迅速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等措施。
3. 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应急响应。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和当地县区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指挥、协调和组织应急防灾减灾职责部门责任人和专家及时赶赴现场,部署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防治灾害损失进一步扩大。
4. 应急响应结束。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已消除或得到有效控制后,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撤销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
(四)积极开展演练。各县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针对性地开展本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演练活动,特别要加强对处于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隐患点周边的普通群众、工程施工人员的应急演练,着重突出主动避让、临灾避让的演练工作,演练务求实效,使广大群众通过亲身参与避险疏散、自救互救,增强防灾意识和应变求生逃生能力,提高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消除隐患,确保安全。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对重大灾害隐患点定期巡查,专人值班,一旦发现险情及时将人员撤离危险区,并组织有关专家对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做出客观的评估,及时编写险情专报,确保地质灾害区群众生命财产尽可能不受损失。对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要争取各方面力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作好统一规划工作,督促群众尽快搬迁,对未进行搬迁的村庄和部分群众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整体搬迁,对滑坡严重的地区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对重点灾害隐患点有计划地安排开展治前勘测工作,对滑坡、泥石流灾害隐患点上的乡、村及时纳入整治计划和搬迁计划中,做好泥石流防护工作,建立泥石流重点防护区。
附件:1. 地质灾害防治指挥系统
2.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件1
地质灾害防治指挥系统
一、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单位及联系方式
(一)省自然资源厅
值班电话: (0971)—6101726
传 真: (0971)—6101726
(二)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值班电话: (0971)—6142631
传 真: (0971)—6142631
(三)海东市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局
值班电话: (0972)—8619944
传 真: (0972)—8619944
(四)海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值班电话: (0972)—8687136
传 真: (0972)—8687136
二、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
组 长:张胜源 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张一弓 市政府副秘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王国林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韩世林 市应急管理局长
成 员:曹有仁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詹晋滨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朱华俊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纪检组长
薛顺云 平安区政府副区长
张攀杰 乐都区政府副区长
李 军 民和县政府副县长
李考明 互助县政府副县长
王 雯 化隆县政府副县长
马明义 循化县政府副县长
工作人员:梁重庆 张丽沙 马雪莲 张艳平 吴海翔
1. 平安县应急分队
负责人: 薛顺云
成 员: 张青峰 陈清花 唐生斌
2. 乐都区应急分队
负责人: 张攀杰
成 员: 鄂福涛 龙成林 贾 真
3. 民和县应急分队
负责人: 李 军
成 员: 李全义 李月英 王莲英
4. 互助县应急分队
负责人: 李考明
成 员: 李鸿文 张生鸿 徐世福
5. 化隆县应急分队
负责人: 王 雯
成 员: 马生海 魏俊禄 韩福龙
6. 循化县应急分队
负责人: 马明义
成 员: 韩海军 马明晓 马海明
附件2
|
|
|
|
|
|
全市重要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览表(2019年)
|
|
序 号
|
地 点
|
灾害类型
|
威胁对象
|
|
1
|
平安区
|
平安区小峡镇下红庄村沙沟
|
泥石流
|
150人
|
|
2
|
互助县
|
红崖子沟乡张家村
|
滑坡
|
86户414人
|
|
3
|
威远镇红崖村小菜子沟
|
滑坡
|
25户103人
|
|
4
|
五十镇寺滩村前坐社
|
泥石流
|
18户及1所小学共120人
|
|
5
|
五十镇北庄村2、3社
|
滑坡
|
25户100人
|
|
6
|
丹麻镇桦树林村上拉不隆沟
|
滑坡
|
41户198人
|
|
7
|
丹麻镇汪家村西湛家
|
滑坡
|
50户211人
|
|
8
|
丹麻镇山城村1号
|
滑坡
|
72户293人
|
|
9
|
丹麻镇锦州村
|
泥石流
|
120户466人
|
|
10
|
五峰乡米家庄
|
滑坡
|
27户115人
|
|
11
|
蔡家堡乡包刘村
|
滑坡
|
48户191人
|
|
12
|
哈拉直沟乡毛荷堡
|
滑坡
|
31户156人
|
|
13
|
乐都区
|
第八中学
|
崩塌
|
939人
|
|
14
|
中坝乡中坝村4社
|
泥石流
|
27户110人
|
|
15
|
蒲台乡头庄村2社
|
滑坡
|
26户114人
|
|
16
|
蒲台乡羊起台村
|
滑坡
|
80户330人
|
|
17
|
蒲台乡下半沟1社
|
滑坡
|
68户310人
|
|
18
|
碾伯镇徐家沙沟村
|
泥石流
|
38户122人
|
|
19
|
洪水镇大寨子村1、3社
|
不稳定斜坡
|
37户175人
|
|
20
|
洪水镇高家湾村
|
滑坡
|
174户674人
|
|
21
|
洪水镇大寨子村西山片区
|
泥石流
|
36户144人
|
|
22
|
下营乡卡金门村4社
|
不稳定斜坡
|
30户137人
|
|
23
|
瞿昙镇车路村3、4社
|
滑坡
|
17户100人
|
|
24
|
瞿昙镇盛家村1、4社
|
滑坡
|
27户115人
|
|
25
|
瞿昙镇红庄村5、6、7社
|
滑坡
|
34户142人
|
|
26
|
瞿昙镇大树庄村1、4社
|
不稳定斜坡
|
43户189人
|
|
27
|
瞿昙镇韩家村3、4社
|
滑坡
|
32户140人
|
|
28
|
瞿昙镇祁家山村1、3社
|
滑坡
|
21户109人
|
|
29
|
瞿昙镇大树庄村2、4社
|
泥石流
|
21户104人
|
|
30
|
寿乐镇对巴子村2社
|
不稳定斜坡
|
43户153人
|
|
31
|
寿乐镇上李家村3、4社
|
泥石流
|
45户203人
|
|
32
|
乐都区
|
寿乐镇王家庄村牛吃水沟
|
泥石流
|
75户336人
|
|
33
|
共和乡拉日村2、3社
|
不稳定斜坡
|
30户136人
|
|
34
|
达拉乡春洒村1社
|
不稳定斜坡
|
30户141人
|
|
35
|
高庙镇白崖子村2、4、5社
|
泥石流
|
41户180人
|
|
36
|
高庙镇东村卯寨沟
|
泥石流
|
53户205人
|
|
37
|
李家乡和尔茨村3社
|
不稳定斜坡
|
43户192人
|
|
38
|
马营乡姜洞教学点
|
不稳定斜坡
|
师生25人,1栋教学楼、职工宿舍
|
|
39
|
马厂乡马厂村上下社
|
不稳定斜坡
|
55户233人
|
|
40
|
民和县
|
巴州镇巴一村
|
泥石流
|
260户1352人
|
41
|
马营镇沙塄沟村5社
|
不稳定斜坡
|
38户173人
|
42
|
马营镇阳山1社
|
不稳定斜坡
|
23户120人
|
43
|
大庄乡塔卧村3社
|
滑坡
|
22户105人
|
44
|
甘沟乡东山村鲍力社
|
滑坡
|
32户149人
|
45
|
中川乡河东村
|
泥石流
|
130户550人、学校1所、寺庙1座
|
46
|
官亭镇别落村
|
滑坡
|
80户500人
|
47
|
官亭镇前进村五社
|
滑坡
|
50户250人
|
48
|
官亭镇光辉村尕藏社
|
不稳定斜坡
|
42户260人
|
49
|
官亭镇光辉村马家社
|
不稳定斜坡
|
32户148人
|
50
|
杏儿乡大庄村1、2社
|
滑坡
|
53户265人
|
51
|
峡门镇石家庄村
|
泥石流
|
46户184人
|
52
|
峡门镇赵家山村大地湾社
|
不稳定斜坡
|
26户110人
|
53
|
民和县峡门镇甘池村山背后社
|
滑坡
|
37户140人
|
54
|
李二堡镇牙尔教学点
|
滑坡
|
学校师生25人,村民2户5人
|
55
|
化隆县
|
谢家滩乡谢家滩村
|
滑坡
|
乡政府、65人
|
56
|
金源乡日古村
|
滑坡
|
42户208人
|
57
|
金源乡下什唐村西山
|
滑坡
|
43户315
|
58
|
初麻乡沙尔洞村大庄社
|
滑坡
|
56户367人
|
59
|
初麻乡拉尕鲁村
|
滑坡
|
25户120人
|
60
|
塔加乡牙什扎村
|
滑坡
|
58户334人及学校300人
|
61
|
塔加乡白家集村
|
滑坡
|
30户150人
|
62
|
塔加乡尕洞村2社
|
不稳定斜坡
|
26户156人
|
63
|
牙什尕镇参果滩村东
|
滑坡
|
69户345人
|
64
|
石大仓乡石大仓村
|
滑坡
|
25户110人
|
65
|
巴燕镇哈洞村
|
不稳定斜坡
|
60户210人
|
66
|
阿什努乡羊隆村
|
滑坡
|
30户175人
|
67
|
德恒隆乡哇西村
|
滑坡
|
52户243人
|
68
|
循化县
|
积石镇尕别列村
|
泥石流
|
170人
|
69
|
积石镇乙麻日村
|
泥石流
|
28户140人
|
70
|
积石镇加入村大档沟
|
泥石流
|
23户107人
|
71
|
查汉都斯乡牙藏村南
|
泥石流
|
51户313人
|
72
|
街子镇唐方村
|
泥石流
|
51户357人
|
73
|
白庄镇上科哇村
|
泥石流
|
117户580人
|
74
|
白土镇麻日村茶龙沟
|
泥石流
|
189人
|
75
|
白庄镇来塘村
|
滑坡
|
83户311人
|
76
|
清水乡红庄村
|
泥石流
|
22户102人
|
77
|
清水乡孟达大庄村
|
泥石流
|
250人
|
78
|
清水乡阿么岔村2社
|
滑坡
|
23户116人
|
79
|
尕楞乡仁务村
|
滑坡
|
35户243人
|
80
|
尕楞乡牙尕村
|
泥石流
|
乡政府及村民537户2635人
|
81
|
尕楞乡合然村
|
滑坡
|
36户180人
|
82
|
道帏乡铁尕楞村1社
|
滑坡
|
64户326人
|
83
|
道帏乡立伦村
|
滑坡
|
36户165人
|
84
|
道违乡古雷村五台沟
|
泥石流
|
131人
|
85
|
文都乡相玉村
|
泥石流
|
34户19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