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索引号: 发文字号: 东政办〔2020〕154号
发文机关: 主题分类:
成文日期: 2020年08月21日 发布日期: 2020年08月21日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海东市电梯质量安全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海东市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0年8月18日

 

 

海东市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8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18〕10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全市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落实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为重点,以科学监管为手段,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有效防范电梯事故,降低电梯运行故障频率,不断提升电梯质量安全水平,让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人民至上,以民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乘用安全和出行便利作为工作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强化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公益属性,优化服务,保障安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2. 坚持依法监管,强化责任。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电梯安全监管工作,坚持权责一致,落实相关部门、企业的责任。

3. 坚持深化改革,积极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严格事前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电梯生产、选型、使用、监管、检验和维护保养全生命周期质量责任体系的落实。

4. 坚持多元共治,齐抓共管。发挥电梯质量安全各相关方作用,形成相关方主体责任落实、政府统一领导、监管部门依法履职、检验机构技术支撑、企业诚信自律、社会参与监督的多元共治、齐抓共管新格局。

(三)主要目标

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到2020年底,形成制度健全、安全责任明晰、工作措施有效、监管机制完善、社会共同参与的电梯质量安全工作体系,使电梯质量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电梯质量安全水平。

1.加强电梯销售环节监管。市、县区市场监管部门要督导电梯销售单位建立电梯进货查验制度和销售台账,并对其销售的电梯质量、来源合法性负责,严防不合格电梯流入我市,禁止销售淘汰和报废电梯。电梯销售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约定售后服务事项。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 着力提升维保质量。扎实开展电梯维保质量提升行动,着力解决我市电梯维保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电梯维保单位守法经营、有序竞争,推动电梯维保单位不断提高维保质量、技术水平和服务意识,积极预防和消除电梯事故隐患,有效减少电梯故障,提高电梯质量安全水平,营造社会关注电梯安全的氛围,提升百姓乘梯满意度。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加强隐患治理与更新改造。

1. 加强“三无电梯”整治。各县区要将无物业管理、无维护保养和无维修资金的“三无电梯”作为整治重点,督促落实整改监管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多措并举综合整治,消除事故隐患和风险,实现并保持“三无电梯”清零状态。要将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电梯作为重点挂牌督办,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电梯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协调解决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 加强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重大维修管理。住宅电梯需要申请安全评估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委托电梯检验或第三方评估机构等单位进行安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论对电梯进行更新、改造、修理。所需资金按照以下方式筹集:一是已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按照相关规定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中列支;二是未建立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不足的,业主对费用承担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电梯所有权人共同承担。

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建立完善维护保养监管模式。

1. 建立电梯维保体系。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在我市从事电梯维护保养业务,应当依法取得相关证照资质,设置固定办公场所,配置相应的资源条件。首次从事维护保养业务前,应当书面告知市市场监管部门,经现场检查验证维护保养及应急救援能力符合相关规定后,方可开展电梯维护保养业务。在各县区设立维保站点,保证电梯应急救援电话24小时有效应答。接到困人故障报告后,市区30分钟内、市区外1小时内赶到现场实施救援。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 加强维保质量监督抽查。充分利用“专家查隐患”,每年定期对全市电梯维保单位进行维保质量抽查,并将结果进行公示。推行全包维保、无纸化电梯维护保养记录,提高维护保养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督促电梯维护保养单位采取电子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人员和工作过程的管理,对电梯维护保养质量和维护保养行为实施监控。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3. 加强电梯作业人员教育培训。强化维保人员职业教育,推进电梯企业开展维护保养人员培训考核,提高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同时要指导维护保养单位对承担维护保养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和培训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完善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1. 强化监督检查。每年制定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对电梯生产、使用、维护保养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电梯生产、维护保养、检验检测的质量实施监督抽查。重点对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办事大厅、医院、学校、商场、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电梯及故障频率较高、影响正常使用的电梯实施监督检查。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 落实监管责任。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把电梯安全作为全市综合性安全生产督导检查重要内容,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将电梯安全纳入本行业工作检查内容,做好本行业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通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并指导协调各县区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五)落实电梯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1. 落实房屋建设有关单位责任。加大房屋建设工程的监管力度,落实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责任,建设单位选购合法电梯产品并依法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建筑设计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保证电梯选型和配置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工程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工程强制性标准进行,确保电梯井道等土建工程符合建筑工程质量要求。

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2. 落实电梯使用单位责任。电梯使用单位是电梯使用安全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电梯使用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电梯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重点加强对承担电梯使用管理责任的物业服务企业日常管理的监督检查,指导和督促其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做好日常检查、维保监督、应急处置及电梯收支费用的信息公布工作。监督新建住宅电梯使用管理责任的落实,确保开发商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交接不出现管理责任空白,保障电梯使用安全。

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3. 落实电梯维保单位责任。维保单位对其维保的电梯安全性能负责,要加强对维保单位的监管力度,规范日常维护保养行为,督促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应急救援服务,促使维保单位切实提高作业水平。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加强企业自律与诚信建设。

建立电梯制造安装、使用管理、维修保养等相关信息公示制度,推动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服务质量公开承诺。推动公示公开维保价格和主要零配件价格等信息,支持行业协会发挥引导、自律作用,引导电梯维保单位有序竞争,营造诚信、公正、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对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依法予以联合惩戒。

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县区人民政府

(七)积极推动电梯责任保险。

借鉴外省、市经验,大力推动发展电梯责任保险,及时做好理赔服务,发挥安全责任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补偿功能,有效化解电梯事故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 化解事故处置风险,推动实现社会救助与全社会关注安全的多元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加强电梯安全工作的领导,把电梯质量安全工作作为当前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抓好、抓实、抓到位。

(二)加强资金保障。各县区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电梯数量和安全状况,加大对电梯质量安全的投入,保障经费支持,配好配足电梯安全监察人员、行政执法装备,大力支持和推动电梯安全监管能力提升。

(三)完善工作机制。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建立电梯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电梯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三无电梯”治理,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等电梯质量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同时,完善考核制度,将电梯质量安全工作情况纳入政府质量和安全责任考核体系。

(四)加强宣传教育。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加大电梯专业安全知识宣传力度。加强中小学电梯安全教育,普及电梯安全知识。组织开展电梯安全进校园、进社区宣传活动,倡导安全文明乘梯,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