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索引号: 发文字号: 东政办〔2020〕236号
发文机关: 主题分类:
成文日期: 2020年12月31日 发布日期: 2020年12月31日
海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海东市加快推动服务业
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省驻市有关单位:

  《海东市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12月28日

 

海东市加快推动服务业高质量

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青海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办〔202062号)要求,为促进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海东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加快传统服务行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服务业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努力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倡导绿色价值观,促进绿色生产生活。以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为突破点,以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为切入点,培育符合现代化要求的生产方式、生态文化、生活习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突出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找准特色产业,聚焦特色服务,引导各县区发挥比较优势,聚焦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优势行业和领域,带动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

三是坚持市场引导。清除市场壁垒,完善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换,资源和要素高效配置,最大限度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四是坚持融合发展。推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有机融合, 促进服务业各个业态之间渗透交融、协同创新,增强服务供给能力,提升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

(三)发展目标

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行业结构持续优化,质量效益明显改善,新消费引领作用更加突出,新服务模式和业态蓬勃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基本构筑起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体系与城市提升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建设成为兰西城市群健康生活目的地、西宁—海东都市圈服务业增长极、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增长速度加快。到2025年,服务业年均增速高于“十四五”时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

产业规模扩大。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90亿元,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8%

产业结构优化。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健康服务等主导产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上,科技服务、文化创意、数字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成为服务业增长的新引擎。

发展水平提升。培育一批亿元以上服务类企业10亿元以上服务类集聚平台,创建一批省级以上服务类示范基地和示范平台,服务业的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二、主要任务

(一)建设公共数据平台,加快发展数字服务。支持高质量的工业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建设,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数据开放平台,推动实现信用、交通、医疗、教育、环境、安全监管等政务数据集向社会开放。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交通、旅游等服务智慧化。鼓励发展信息资讯、商品交易、物流运输等领域平台经济,提升整合资源、对接供需、协同创新功能,支持平台型企业带动和整合上下游产业。加快发展面向行业应用需求的软件,支持发展面向网络协同优化的办公软件等通用软件。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咨询、设计和运维服务。规范数字服务标准,保证服务质量,鼓励探索前沿技术驱动的服务新业态。(责任单位:市工业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邮政管理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二)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供应链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海东农业资源优势,加强对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完善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重点建设辐射范围广、服务功能齐全、影响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辐射全省乃至周边省份的农副产品集散交易平台,进一步巩固海东在全省的农业基础性地位。构建以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起点,城区(县城)农贸市场为节点,社区(乡镇)菜市场为终端,连锁生鲜超市、车载流动网点为补充的全市统一、有序衔接、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支持市场、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实体,升级改造或新建低温储藏设施,逐步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面覆盖的果蔬、肉类、乳品、特色农产品等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工业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市供销联社)

(三)构建高效安全、绿色普惠、开放创新的现代金融服务业。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着力点,完善商业性、开发性、政策性和合作金融组成的服务体系。加快引进部分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海东的步伐,培育发展地方民营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融资。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建立完善融资租赁业运营服务,形成融资渠道多样、集约发展、监管有效、法律体系健全的融资租赁服务体系。打通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更好地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海东中心支行、海东银保监分局)

(四)积极培育科技服务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设科技服务业体系。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培育企业品牌、丰富产品品种、提高附加值。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向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及采购、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商转变。加强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推动研发设计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大力发展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市场调查、管理咨询等提升产业发展素质的咨询服务。重视培育品牌和商誉,发展无形资产、信用等评估服务。(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信息化局、市品牌产业促进局、市市场监管局)

(五)打造商业新型业态,推动消费升级。充分发挥乐都假日广场、民和海鸿广场、互助海洲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带动作用,打造城市核心商业圈区,有效破解虹吸效应。支持平安驿河湟民俗体验区提质增效,持续打造民和川垣、平安坊古驿等夜市一条街,满足群众吃、喝、玩、乐、购等多元化消费需求,着力培育“夜间经济”发展,激活消费潜力。扎实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完善县区、乡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物流体系和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加强与京东、阿里等知名电商平台的对接合作,完善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建立海东特色品牌产品网络销售平台,扶持民和阿牛哥、互助乐村淘等重点电商企业做强做大,推动更多农产品上行,扩大销售规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品牌产业促进局,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

(六)构建便捷、智慧的现代化商贸服务业。重点打造高端商业休闲体验区和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引导便利店等业态进社区,规范和拓展代收费、代收货等便民服务。开展零售业提质增效行动,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智慧商圈、智慧市场、智慧企业和智慧社区等消费平台,支持连锁经营向多行业、多业态和农村延伸。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有机餐饮、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做好青海老字号认定工作。鼓励发展预订平台、中央厨房、餐饮配送、食品安全等支持传统产业升级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快递业发展,推进“快递下乡”深入开展。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促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引导电商、物流、商贸流通等行业企业向农牧区拓展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体旅游和广电局)

(七)制定精品线路,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推出乡村生态旅游线、乡村人文旅游线、黄河风情旅游线等三条“青海人游海东”精品旅游路线。同时加大乡村旅游与农、林、牧、水等产业的深度融合,鼓励乡村旅游企业开发小长假生态旅游产品,打造周边游、自驾游、田园游、采摘游等旅游热点,持续促进全市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启动“彩陶故里·拉面之乡·青绣之源·醉美海东—青海人游海东”系列活动,不断营造舆论宣传氛围,激发文旅消费潜力。广泛发动旅游景区应用“一部手机游海东”开展预约入园、宣传推广服务。同时建立健全线上线下旅游投诉处理处置机制,严厉打击文化旅游违法违规行为,全面营造良好的文化旅游消费环境。(责任单位: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信息化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八)拓展健康养老产业链,发展全链条产业。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文化、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等多样化健康服务。鼓励支持健康业与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商务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取消对社会办医的不合理限制,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推动发展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扩大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的养老服务网络。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具有本地特色、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推动养老服务向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等领域延伸,提高养老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便利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市商务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九)构建便捷化、品质化、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业。加快智慧社区建设,打造“互联网+居家服务”、“线上订购+线下体验”创新平台,实现居家服务智能化,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居民家庭服务需求。重点发展家政服务、社区照料、养老助残、病患陪护等基本服务。推进发展日托、上门照料、送餐等社区生活照料服务。鼓励在有条件的农村建立综合性家庭服务网点,提高农村家庭服务便利化水平。完善规范家政行业标准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推广特约、定制等个性化服务。积极培育和加快海东河湟新区新的城市片区开发建设。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和加装电梯工作,更新老旧小区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切实提高居民商品住房综合品质,促进物业服务提档升级,探索建立专业化物业管理第三方机构。(责任单位: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建设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完善职责和工作机制,形成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合力。加强对实施方案的督促检查,适时开展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估工作。各县区要落实主体责任,结合实际制定本县区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推动实施方案有效落实。(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充实人员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制定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鼓励服务业企业开展人才培训,支持职业院校服务于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完善和落实人才评价和激励措施,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挥好。(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

(三)完善财税政策。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积极申报国家、省专项建设基金项目及企业债券。密切跟踪国家、省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税收政策问题。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认定力度,做好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全面清理服务领域收费,切实压减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业信息化局)

(四)加大区域合作力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探索推进与周边地区合作,强化园区共建、产业发展、科教文化等多方面合作。推进省内合作,推动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对接省会城市西宁重要资源,深化交通、科技、人才、旅游、产业等全方位合作,加快一体化进程。(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海东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信息化局)

(五)完善统计监测。统计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和制度建设,结合各行业实际情况,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动态监测和形势分析,全面提升服务业统计能力。各相关部门之间加强数据交流与共享。各行业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加强新兴服务业统计研究,准确及时反映新兴服务业发展状况。(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行业主管部门)

相关解读